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经颅超声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改良式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10d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提高程度更大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arrett食管在增强放大內镜及普通內镜下与组织病理学的一致性,揭示增强放大內镜在诊断Barrett食管的优势.方法 将2007年5月至200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609例食管病变患者分为普通內镜组和增强放大內镜组.普通內镜组在胃食管结合处近端病变处取活检组织;增强放大內镜组根据內镜下黏膜像的不同取活检,两组进行內镜与组织病理学比较及分析.结果 142例Barrett食管患者中,增强放大内镜组84例,普通內镜组58例,增强放大内镜组的敏感度、特异度、误差率、漏诊率分别为90.5%、97.5%、2.5%、9.5%,普通內镜组分别为55.2%、60.5%、39.5%、44.8%,两组比较敏感度及特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强放大內镜下的脑回绒毛型其病理类型均为肠化生上皮,与小圆型和网格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增强放大內镜在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组织病理学上较普通內镜有更好的一致性,且增强放大內镜有助于Barrett食管肠化生上皮的检查,对Barrett食管的临床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及关键因素,我们提出了“体质-亚健康-病证”演变关系轴的研究思路。这种演变关系轴以中医体质学说为轴心,以亚健康状态下反应疾病量变积累的相关生理病理性指标为坐标,同时探寻并逐步阐明促进发病及导致质变的关键因素。研究方向主要从横纵两个方向入手,通过对比体质相同的人群在健康、亚健康、疾病3种不同的状态下生理病理情况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同一个人在3种不同状态的纵向研究,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体质的分项研究总结到总体研究,再把总体的研究成果分别应用到不同体质的分类当中,从探索疾病从无到有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 )注射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肌肉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脑梗死后偏瘫伴肌肉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2组的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功能训练项目相同。观察组采用BTX-A注射后3d联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局部以生理盐水注射后3d给予与观察组相同的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后1周、6周及3个月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法(MAS)及 Fugl-Meyer (FMA)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3个时点MA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 P<0.05,0.01);2组治疗后3个时点FM A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升高趋势( 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采用BTX-A局部注射结合功能训练措施可降低脑梗死患者痉挛肢体的肌张力,对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 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UC-MSC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UC-MSC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UC-MS治疗。采用FIM评分及FMA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对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FMA评分与治疗后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月、3月FIM评分及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比较,FIM评分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比较,FMA评分升高(P<0.05),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比较,FIM评分、FMA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FlM评分、FMA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患者年龄、病程与治疗后改善程度呈负相关(P<0.05),FMA评分与治疗后改善程度无相关性(P>0.05)。治疗组中在治疗后有16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主要是轻度发热,轻度头昏头痛,腰部酸痛。36例(随访率60%)患者随访超过了1年,未见与细胞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US-MSC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疾病相关抗体定量与临床症状评分的动态影响。方法 对26例周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4周、治疗结束后1周,治疗结束后3月五个时间点分别对患者血清抗-Hu抗体、抗-Yo抗体、 抗-Ri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用神经症状评分(NSS)、神经残疾评分(NDS)、改良神经功能(mR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并与抗体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抗-Hu抗体(F=7.634,P=0.00 )、抗-Yo抗体(F=6.21,P=0.00)、 抗-Ri抗体(F=3.80,P=0.02 )定量总体变化均具有明显差异; 与治疗前比较,抗HU抗体在治疗开始1周后下降(t=3.70,P=0.01 ),但治疗结束后3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t=1.00,P=0.33); mRS、NDS、NSS评分均在治疗后1周下降(mRS:t=2.37,P=0.03; NDS:t=2.58,P=0.02; NSS:t=3.39,P=0.00),但mRS评分(F=1.84,P=0.15 )评分总体变化无明显差异,NDS(F=3.27, P=0.02 )及NSS评分(F=4.89,P=0.01 )总体变化有明显差异,NDS评分治疗结束后1周仍明显下降(t=2.22,P=0.04)。治疗前相关抗体的定量与神经症状评分无明显关系(P>0.05),治疗开始后1周mRS及NSS评分的变化率与抗RI抗体的变化率呈正相关(mRS:r=0.46,P=0.02; NSS:r=0.40,P=0.04),而治疗开始后4周mRS评分的变化率与抗RI抗体的变化率(r=0.45,P=0.02)也呈正相关,其他抗体的变化与治疗开始后神经功能评分变化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治疗结束后1周及治疗结束后3月抗体的变化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免疫抑制剂对系统副肿瘤周围神经综合征患者的抗体定量滴度及NDS、NSS症状评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与治疗结束后的长期作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增强放大内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的56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45 W流量1.5 L/min的APC治疗,术后予以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并于术后第6、12个月进行增强放大内镜随访.结果 56例BE经APC治疗均完全消除BE上皮.治疗次数共72次,平均每例1.3次,1次42例(75%),2次12例(21.4%),3次2例(3.6 %).56例患者中51例进行了临床随访,48例完成2次随访,3例完成1次随访.51例随访中4例复发(7.8%),且均为LSBE,12个月随访治疗总有效率94.1%.结论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赤黄退疸方治疗重度黄疸伴肝内胆汁淤积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赤黄退疸方,对照组静滴苦参碱。均以2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赤黄退疸方治疗重度黄疸伴肝内胆汁淤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中药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控制情况及对腹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90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3组,腹腔化疗组(采用腹腔灌注化疗)30例,免疫细胞组(采用DC-CIK细胞治疗)30例,中药细胞组(免疫细胞组基础上结合温阳利水中药)30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腹水细胞凋亡水平(APO),腹水控制有效率及KPS评分情况。结果:APO水平方面,中药细胞组在治疗前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与腹腔化疗组、免疫细胞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控制有效率方面,中药细胞组同腹腔化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免疫细胞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方面,中药细胞组同腹腔化疗组及免疫细胞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利水法结合负载自体抗原DC-CIK免疫细胞治疗,能有效促进恶性腹水细胞凋亡,提高腹水控制的有效率,较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的调节对于改善大动脉僵硬度的意义。方法1300例动脉硬化检测中发现颈-股动脉搏波传导速度(C—F PWV)减慢,但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均正常者650例,进行生活方式的问卷调查,计算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枪测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调节,对比调节前后C—F PWV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各危险因素中,调节前后吸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咸饮食、高脂饮食、食用谷类过多、嗜食甜食、运动量少及过量饮酒调节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方式调节后C—F PWV、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的调节能够降低大动脉僵硬度、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