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持续服用对急诊下行阑尾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急性阑尾炎患者66例,其中持续应用阿司匹林组25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组41例。均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放置腹腔引流管率(引流量)、术后出血(再手术)率、术后输血率、切口感染率、血栓栓塞事件率住院时间及病理类型。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放置腹腔引流管率、术后出血(再手术)率、术后输血率、切口感染率、血栓栓塞事件率、住院时间、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致的操作及妥善的止血下,急诊下行阑尾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持续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是安全的,并不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风险。所以不建议拖延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奥曲肽单用和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7 d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及血淀粉酶的变化;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腹痛、腹胀、呕吐、肠鸣音等临床症状或体征的消失时间等疗效指标,同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痛、腹胀的缓解时间,呕吐、肠鸣音的消失时间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也较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治疗后TNF-α及IL-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胰肠吻合与双荷包胰胃吻合的近期疗效,探讨胰肠吻合和双荷包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合理性选择.方法 回顾性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3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胰肠吻合12例,双荷包胰胃吻合26例.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双荷包胰胃吻合组胰瘘发生率(0%)、手术时间[(327.50±32.56) min]、术后住院天数[(10.31±2.44) d]显著少于胰肠吻合组[分别为3/12、(425.83±33.77) min和(14.33±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术后腹腔出血、胃排空延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术中出血量虽然亦低于胰肠吻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荷包胰胃吻合是较胰肠吻合相对安全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前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在近期疗效上对预防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具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正肝门静脉积气(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HPVG)是一种罕见的影像学征象,通常是一种疾病或者多种疾病在影像学上的一种表征,其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原发病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危险临床信号,最早的报道称其病死率高达90%[1-2],近年来的报道显示病死率不断下降,但病死率预测值仍然高达50%[3],被称为"死神之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分辨率CT的广泛应用,人们对HPVG的认识也开始逐步加深,国内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积气(portal venous gas,PVG)是急腹症一种罕见的伴发症,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于2015年6月接诊一例肝门静脉积气病例,原发病为Ⅱ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急性坏死性肠炎,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46岁.突发持续性腹痛2d加重6h,伴恶心、腹胀、气急、气促.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腹部手术史.发病前1个月患者食纳差,近3d只进食饮料.初就诊于社区门诊,后因腹痛加重,急诊转入我院.查体:T36.4℃,P132次/min,BP 104/71 mmHg(1 mmHg =0.133kPa),SPO2 100%.急性病容,精神萎靡,库斯莫尔呼吸,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腹部稍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7例。根据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24)和NIPPV组(n=23),其中观察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平喘、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NIPPV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对比治疗24h、72h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及呼吸次数等指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24小时和72小时,呼吸次数、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Lac)显著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显著上升(P<0.05);而且与第24小时相比,第72小时的各值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2小时的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值也有显著下降(P<0.05)。与观察组相比,NIPPV组患者的呼吸次数、心率、PaCO2、Lac、pH、PaO2和NT-proBNP均有更为显著的改善(P<0.05)。此外,NIPPV组较观察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 NIPPV在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