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 克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全长基因。方法 根据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闪的大片段,再结合RACE技术分别得到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3’端和5’端,将3部分序列拼接后获得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结果 成功克隆了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DQ092331。结论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为进一步表达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外源性一氧化氮抗日本血吸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一氧化氮(NO)抗日本血吸虫的效果。方法以蜂蜡为NO的吸收剂,在不同条件下用逆转乳化法制备NO乳状液,测定其中NO的含量,选择乳状液中NO含量最大的用于抗日本血吸虫试验。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22天起灌服,剂量为0.5ml/d,连续灌服5d,心脏灌注法收集虫体计数,研究外源性NO抗日本血吸虫的效果。结果外源性NO中NO的最大含量为536.2μmol/L;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有一定的杀虫效果,减虫率达45.0%,减卵率达42.7%。结论外源性NO对日本血吸虫有一定的抗虫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了防制血吸虫病,我们于1991年5月及洪水泛滥后10月两次对潜江市熊口镇进行家畜血吸虫病的普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 动物:本镇所有水牛和黄牛,部分猪、狗和猫。野粪:经常放牧的沟渠两岸草地动物的粪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东方巴贝虫(Babesia orientalis)cDNA文库, 从中筛选免疫学阳性的克隆。 方法 用东方巴贝虫感染牛, 提纯红细胞内虫体的总RNA, 反转录合成cDNA, PCR扩增后将其连接于噬菌体载体(λTriplEx2), 通过体外包装, 建成东方巴贝虫cDNA文库, 并进行扩增。用兔抗东方巴贝虫的血清筛选cDNA文库, 阳性克隆经大肠埃希菌BM25.8自身环化酶将噬菌体重组子λTriplEx2转化为相应的质粒重组子pTriplEx2, PCR鉴定插入片段大小, 并测序, 用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 并对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预测。 结果 未扩增文库的滴度为2.0×106 pfu/ml, 重组率为98.8%, 文库插入片段大小为500~3 000 bp, 扩增后的滴度为5.8×108 pfu/ml。从东方巴贝虫cDNA文库中筛选得到3个阳性克隆B04、B05和B41, 插入片段大小分别约为1 300、1 000和2 400 bp, 3个片段均包含开放阅读框, 分别与多种原虫的核动蛋白、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和热激蛋白70具有较高的同源性。B04、B05和B41分别编码310、192和647个氨基酸, 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约为34 000、21 000和70 700。 结论 构建了较高质量的东方巴贝虫cDNA文库, 并发现3个东方巴贝虫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高浓度吡喹酮溶液,初步考察其透皮吸收及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的试验治疗效果。方法由试验考察了高浓度吡喹酮溶液的稳定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吡喹酮在指定溶媒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到家兔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用70,150,200 g·L-1的吡喹酮溶液对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病鼠进行治疗试验。结果高浓度吡喹酮溶液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35~40℃之间,吡喹酮在指定溶媒中的溶解度迅速提高(由284 g·L-1猛增到456 g·L-1)。透皮给药比灌胃给药吸收速度快,AUC及ρmax分别为灌胃的2.1和4.0倍。高浓度吡喹酮溶液透皮给药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的治疗效果良好,减虫率可达100%。结论高浓度吡喹酮溶液有望成为吡喹酮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专性血液寄生物——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病,类边虫病和红皮病等。自1928年Schilling等首次从家兔体内发现附红细胞体以来。目前报道的感染或发病的动物有人、猪、马、牛、兔、羊、骡、驴、狐、水貂、骆驼、犬、鸡、鼠、猫等,并经调查得知有些动物(猪、牛、羊等)不仅阳性率几乎达到100%,而且染虫率也非常多,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鼠疟原虫在疟疾实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是采用含疟原虫血液经鼠转种或低温进行保种。但目前低温保种方法是取抗凝血加一定的保护剂后,低温保存。作者用含伯氏疟原虫的鼠不加保护剂,直接低温冷冻保存,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而且方法更简便,节约成本。 材料与方法 一、疟原虫 系湖北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经小白鼠保种的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正常株。 二、实验动物 昆明(KM)远交小白鼠,由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经血检,无血液原虫。 三、实验方法 当转接小鼠RBC中疟原虫感染率达40%以上时,将鼠颈椎拉断迅速处死后,装入塑料袋内(1袋装1鼠),袋外标明日期,立即放入-70℃冰箱中保存。使用时,自冰箱中取出1只鼠,迅速投入40℃温水中解冻,15min后,将鼠以腹面向上固定,70%酒精消毒皮肤,剪开胸、腹腔,在注射器内先吸入0.9%灭菌盐水1.0ml,然后将针头插入右心室中抽取血液(如抽不出血液,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再回抽)使血液混匀后立即由腹腔接种给健康小鼠2只,每只接种0.3ml。另外无菌取出小鼠肝脏置灭菌的乳钵中,加入0.9%灭菌生理盐水10ml.将肝组织研碎,稍静置,用注射器吸取上层悬液,由腹腔接种给小鼠2只,每只接种0.3ml。自第2d起,将被接种的鼠剪尾取血涂片、染色舌镜检查虫并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高浓度吡喹酮溶液,初步考察其透皮吸收及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的试验治疗效果.方法 由试验考察了高浓度吡喹酮溶液的稳定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吡喹酮在指定溶媒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到家兔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用70,150,200 g&#183;L-1的吡喹酮溶液对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病鼠进行治疗试验.结果 高浓度吡喹酮溶液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35~40℃之间,吡喹酮在指定溶媒中的溶解度迅速提高(由284 g&#183;L-1猛增到456 g&#183;L-1).透皮给药比灌胃给药吸收速度快,AUC及Pmax分别为灌胃的2.1和4.0倍.高浓度吡喹酮溶液透皮给药对日本血吸虫病鼠的治疗效果良好,减虫率可达100%.结论 高浓度吡喹酮溶液有望成为吡喹酮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