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全身小血管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地方性急性传染病,病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随着对该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病死率也在不断降低,然而,由该病所致的肺损害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难题,目前仍是该病致死的主要原因。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衰竭常并存,我们在人工肾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加用体外膜氧合疗法(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以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2.
159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死亡原因。方法对本组死亡病例159例不同期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休克期死亡3例,少尿期死亡83例,移行期死亡46例,多尿期死亡30例。159例死亡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水肿、感染、心衰和水潴留。休克期死亡的3例主要死于消化道出血和顽固性休克。少尿期主要并发症是出血(90.36%)和多脏嚣功能衰竭(MOF 78.31%),而因此死亡的MOF占54.22%、出血占38.55%。多尿期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60.00%)和感染(20.00%),主要死亡原因与少尿期相同。少尿期与多尿期死亡病例均存在尿毒症,而本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与尿毒症有关。结论要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关键问题是要缓解尿毒症,充分透析,以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治愈率及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单独使用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单位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因患有脂肪肝被收治的患者76例。其中37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9例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显效的27例,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显效的17例,有效的13例,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3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脂肪肝有很好的疗效,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手段,应当在临床中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5(IL-35)的表达水平,探讨IL-35在HCV持续感染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1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L-35水平,并对不同临床诊断的HCV患者间的IL-35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IL-35与ALT、AST、TBIL、ALB和HCVRNA的相关性。结果:HCV感染者血清IL-35水平明显增高,高于健康对照者,其中HCV相关的肝癌IL-35水平最高3926.1(297.2~4129.1)pg/ml,明显高于肝硬化2497.1(117.2~3491.3)pg/ml和慢性肝炎组1987.6(89.69~2987.3)pg/ml。结论:HCV感染者血清中IL-35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L-35在HCV持续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HCV感染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杨国琦  许荣放  尹毅  姚向波  康立  靳娟 《医学争鸣》2004,25(14):1307-1307
1临床资料我院2000/2001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69(男45,女24)例;平均年龄41(12~70)岁.轻型20例,中型7例,重型19例,危重型2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西安市第八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肝炎肝硬化患者90例为治疗组,同期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血清胆固醇(CHO)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CHE、ALB以及CHO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总胆汁酸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CHE、ALB、CHO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病情越严重Child-Pugh分级评分越高,上述指标下降水平越明显。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验,能够有效判断患者当前肝组织损伤程度。有利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 65例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肝纤维化组37例和重度肝纤维化组28例。另选择同期20例肝移植供肝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检测血清suPAR和IP-1O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uPAR和IP-10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uPAR水平为4.5(1.8~10.5) ng/ml),显著高于健康人(2.2(0.7~4.4) ng/ml,P<0.05);血清IP-10水平为255(71~455) pg/ml,显著高于健康人(87(70~135) pg/ml,P<0.05);轻度纤维化患者血清suPAR和IP-10水平分别为3.5 (1.7~5.5) ng/ml和215 (68~408) pg/ml,显著低于重度纤维化患者的(5.2 (1.8~9.2) ng/ml和290 (106~525) pg/ml (P<0.05);以血清suPAR>4.2 ng/ml 或IP-10>265 pg/ml为截断点,其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度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42和0.698,其敏感性分别为67.86%和64.29%,特异性分别为78.34%和72.97%。结论 血清suPAR和IP-10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 HBV 感染相关肝细胞癌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的变化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167例慢性 HBV 感染相关肝癌,92例肝硬化患者和134例慢性肝炎血清 GP73和 AFP-L3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余 ALP、GGT、ALT、AST 和AFP 的相关性。结果:慢性 HBV 感染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 GP73和 AFP-L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与 ALP、GGT 和 AFP 均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均具有广谱性,诊断 HCC 时缺乏高度的特异性,进行单项检测时,易弃漏部分阳性患者,阳性率不高。联合检测 GP73和 AFP-L3可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为早期发现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