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日趋成熟,神经遗传学已发展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一方面,人们已不仅仅从形态、药理角度而更从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来揭示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一些神经遗传病的病理机制在基因水平上得到了阐明,为这些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一些非神经遗传病也成为神经遗传学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pTV20探针研究了人类基因组D_4S10区的DNA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在Huntington舞蹈病(HC)遗传咨询中的意义。结果表明:在中国人群中存在着2.3kb(a)和3.5K(b)两个DNA多志性片段,其中a占36.54%,b占63.46%;a/a型个体占11.54%、b/b型个体占38.46%,a/b杂合子占50%。两个HC家系的分析结果表明,该DNA多志性标记与HC基因呈连锁状态,在某些家系中可进行HC的症状前诊断。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梗后心肌组织β-catenin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β-atenin在急性心梗后梗死区心肌组织的修复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急性心梗后心肌组织β-catenin的表达变化。结果 心肌梗死后1d,梗死区及非梗死区胞浆中均未见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心肌梗死后4d,在梗死区的颗粒组织和边缘区部分细胞的胞浆中出现了β-catenin的阳性表达;7d时,其表达达高峰,颗粒组织的新生小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也出现了明显的阳性染色;14d后β-catenin的表达渐减弱,直至消失。结论 胞浆中游离状态的β-catenin可能参与了诸如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过程;在急性心梗后心肌组织的修复过程中对颗粒组织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胞菌素A对建立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有效的B淋巴母细胞系EB病毒转化法。利用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并阻止B细胞退化的作用,提高EB病毒转化人类淋巴细胞系效率,结果:建立了30余株人类类淋巴母细胞系总成功率达95%,比非CyA法提高了50%。结论:环胞菌素A的应用可有效地建立淋巴细胞系,从而为保存特殊个体的基因组并开展相应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材料,建立了谷氨酸脱羧酶活性(GABApmol/mg蛋白/分)的放射受体分析法。讨论了14例正常人细胞中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群体分布规律以及4例Huntington舞蹈病患者细胞中酶活性所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细胞损伤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简便有效的缺血性损伤实验模型,利用无( 低) 葡萄糖培养基培养SKNSH 细胞系,再用包括细胞活率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电镜检测、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等多种细胞生物学方法,分析和研究包括凋亡等在内的动物缺血性模型及患者缺血组织中常见的细胞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建立了简便的有利进一步研究缺血性损伤的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7.
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CyA),是一种真菌代谢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TLC,防止BLC的退化,将其引进EBV转化的淋巴母细胞的建系过程,能够大大提高建系的成功率,也是方法学上的一大突破。本研究采用CyA,建立了EBV转化的人类若干遗传病(共济失调4例、Wilson氏病3例、Yq^-综合征2例)、正常群体20余株的淋巴母细胞系,为人类的医学遗传研究提供了一个库存基地。  相似文献   
8.
Huntington舞蹈病(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疾病,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要做到症状前诊断或产前诊断进而阻止致病基因在世代间的传递则颇为不易。Gusella等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分离到一个称为G_8的DNA标记(D4S10)与HD基因呈紧密连锁.从而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了希望;但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种族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遗传基础,只有排除中国人HD发生上的遗传异质性,才能使这一诊断技术用于中国人HD的研究中。本文应用位于D4S10区的DNA标记:pTV20探针,分析它与中国人HD基因间的连锁情况,进而为在国内开展HD的症状前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遗传学的迅速发展,理论课知识的迅速更新,实验课程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显示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对医学遗传学进行深入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针对八年制学生进行了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程改革,开设独立的"医学遗传学实验课",强调课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该课程已经开展五年,本文就课程设计及带教过程中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为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Huntington舞蹈病(H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变机制尚不完全清楚。HD是西方国家中最常见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在我国则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病,1986年以前偶见报道。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