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B超定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4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穿刺是治疗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但是心包穿刺是一项有风险的操作技术,其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1%~20%[1].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将Seldinger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引用到心包穿刺术中,对46例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抽取心包积液,并在心包腔内行药物治疗、心包腔冲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邓惠  唐胜惠  徐尚誉  蒋翎 《临床医学》2013,33(9):119-120
目前,针对造影剂肾病(CIN)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于预防,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炎症因子之一,研究表明CRP可以预测,CIN发生,有望成为CIN的一种新的诊断及预测因子,降低CRP水平可能对CIN有潜在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朝品  蒋翎  唐胜惠  欧伟宁  邓惠 《内科》2009,4(2):244-24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不能搏出与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如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上十分常见,而且发病率逐年增高,强心剂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患者,持续双联抗血小板超过1年的潜在效益及风险。方法选择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2011年380例接受DES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另一组单服阿司匹林;两组中患者至少12个月内未出现心或脑的主要不良反应事件以及严重出血;主要终点效应是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结果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持续2年的主要事件累积风险为1.8%,而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组为1.2%(HR=1.65,95%CI为0.8~3.36,P=0.17)。两组在以下几方面的风险没有显著差异:心肌梗死、卒中、支架栓塞、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出血、全因死亡。结论在减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方面,接受药物支架置入患者持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并不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者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超过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根据DES植入后12个月的TIMI标准,246例一直接受双联抗血小板(DAPT)并无心肌梗死、卒中、再次冠状血管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重大或轻微出血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连续(延长DAPT组)或不连续(标准DAPT组)氯吡格雷组(75 mg/d)。主要终点事件是术后180 d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非致命心肌梗死、非致命卒中、靶血管重建或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延长DAPT组和标准DAPT组间在18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98%和10.13%,P=0.400)。较重大出血的发生率在延长DAPT组中为0.64%,而在标准DAPT组中为0.43%(P=0.523);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在延长DAPT组与标准DAPT组中分别为3.32%和2.87%(P=0.585)。结论超过12个月的延长DAPT并未改善患者预后,但是也未增加植入DES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前应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已经越来越普遍,相对于传统的主动脉外科修复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具有降低早中期死亡率、减少输血需求及住院时间的优势[1,2]。传统的EVAR需要切开暴露双侧股总动脉穿刺部位,这通常会导致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7.
唐胜惠  蒋翎 《广西医学》2009,31(4):554-555
目的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1例具有典型心绞痛发作患者,常规行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结果静息心电图9例正常,22例有缺血性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31例均正常;31例心绞痛发作或运动时ST段压低;平板运动试验31例均阳性。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是由于小冠状动脉扩张贮备降低或异常收缩而导致的心肌缺血。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等无创性检查及冠脉造影结果。对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剂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中冠脉内应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替罗非班组34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加用普通肝素组30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并随访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普通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与普通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逐渐成为我国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例患病。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微创支架置入手术,随着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开发研究和不断完善,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痛苦小且恢复快等优势,但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并发症,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较高等不足。对此,本文对PCI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为指导PCI术治疗冠心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产生边支丢失情况,还容易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肌梗死事件,另外,介入治疗还增添了术后靶血管重建的几率.因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一直是医疗事业中的一项难题.本文首先对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受累机制和治疗中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综述,进而探讨球囊保护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