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唐永煌 《家庭医生》2012,(17):52-52
近日,广州发现多例恙虫病,虽经医院全力挽救,仍有两例不幸去世,另有一名孕妇的胎儿不保。 最近接连出现恙虫病夺命事件,追寻疫源地,原来是某公园的油油绿草地。于是乎,人们谈草色变。那充满欢声笑语的休闲场所,瞬间变成危机四伏的“百慕大三角”。  相似文献   
2.
肝炎与运动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肝炎的传统疗法之一是病人卧床休息,以往认为过早运动会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病人只能等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方能运动。但临床实践证明让病人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发现采用运动疗法的急性肝炎患者比卧床休息的病人恢复体力快,病程明显缩短,运动疗法前后检验结果比较,显示肝功能有恢复倾向。采用适当的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肝炎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某院感染科门诊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与年龄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2003年2月4日~2004年2月4日来广州某三甲医院感染科门诊求治的4967例患者进行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10~岁“大三阳”的比例最高,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30~岁“小三阳”的比例最高,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HBV血清抗原、抗体标志物全阴的比例在0~9岁和≥60岁年龄组高。结论HBV“大三阳”、“小三阳”及抗原抗体标志物全部阴性者在不同年龄所占比例不同,多种因素使之改变。  相似文献   
4.
替诺福韦酯(TDF)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一线核苷类似物。目前国内暂未出现TDF耐药案例。本文介绍1例40岁的HBeAg阴性CHB男性患者接受TDF 300 mg/d治疗,初始HBV定量基线水平较低,在治疗后6个月无法检测。然而,在TDF治疗12个月后出现反弹。我们试图找到与病毒学突破相关的突变位点,最终双中心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未找到突变位点。本文在最后也对患者TDF应答不佳的情况进行确认,并对造成TDF应答不佳的几种因素进行分析,以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关系的探讨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病科(510632)唐永煌,肖锡昌,谢兴镛,童福易,朱师晦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本质认识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目前对HBV的检测除了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及...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α-干扰素(IFN-α)中和抗体(NA)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时间变化规律性,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ANB)检测了32例健康人和116例IFN-α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NA。结果健康人及IFN治疗前患者血清中未检出NA,而IFN治疗后患者共有20例NA阳性,总检出率为17.2%。其中IFN-α2a、IFN-α2b、IFN-α1b治疗组NA阳性率分别为34.6%、13.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52岁,病历号191591,于2006年5月28日因持续发热10d入院。发病前1周患者曾在野外作业,入院前10d始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40℃,6d前出现腹疼、并逐渐加剧,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当地医院查:总胆红素50μmol/L、谷丙转氨酶90U/L。诊断为:胆道梗阻并感染、腹膜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类等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体温不降,仍呈弛张热型,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外科。  相似文献   
8.
我学院从1999年开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试点工作。通过3年的实践,充分认识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完善。1 循证医学应列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的学位课程 循证医学(EBM)是近年迅速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其核心思想是对患者的医疗保健措施做出决策时要诚实、尽责、明确、不含糊,明智、果断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通过系统研究,将个  相似文献   
9.
α干扰素中和抗体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α干扰素(αIFN)中和抗体(NA)的产生及其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抗病毒中和生物测定法检测了30名健康人及116例经三种亚型αIFN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NA。结果 健康人及IFN治疗前的患者中未检出NA,治疗后共20例(172%)NA阳性。NA在IFN治疗后2个月即可出现,6个月达高峰(20例全部阳性),至9个月后则有所下降。其中αIFN2a、αIFN2b和αIFN1b治疗组的NA阳性率分别为346%、132%和115%。NA阳性组、高滴度组的病毒阴转率明显低于NA阴性和低滴度组(P<0.01;P<0.05)。而NA阳性组病毒复发率则显著高于NA阴性组(P<0.05)。结论 αIFN治疗后可产生NA,且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不同亚型的αIFN其NA的产生率不同。NA可中和IFN的活性而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为近年发现的一种血浆抗凝蛋白物.肝脏为凝血与抗凝因子的主要制作场所,因此肝脏与凝血机制关系密切.以往多限于对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系统与类肝素物质的研究,对TFPI研究甚少.我们对肝脏急性炎性疾病患者血浆中TFPI与ATⅢ进行了对比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