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前结核病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实验室快速诊断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课题。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廉价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1-2]。近年来,一些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新方法陆续报道及应用。除传统细菌学方面的涂片和培养外、仪器BACT/ALERTD法培养检测也需要2~27d平均8.7d,阴性报告时间42d[3]。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噬菌体裂解法、PCR-斑点杂交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虽然比培养快速、灵敏、但成本太高。有的还需要特殊仪器设备。所以很难在基层实验室普及和推广应用。免疫学检测方法虽然操作简单、快速但也只能做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婴儿维生素K缺乏及其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目的:了解中国婴儿VKD情况,评价婴儿及乳母口服维生素K干预效果。方法采集7省活产婴儿脐血547份,用ELISA法测定PIVKA-Ⅱ浓度。对7省活产婴儿19751人群随机抽样分为婴儿干预组(VitK12mg10次,口服)和对照组(不使用VitK1),哺乳母亲21368人,整群随机抽样为母亲干预组(VitK110mg10次,口服)和对照组(不使用VitK1)。所有观察对象检测婴儿至满6个月。观察期间干预组及对照组的全部出血病例,VKDB,及其死亡和残疾病例全部以专门表格登记。结果:(1)城市足月婴儿脐带血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PIVKA-Ⅱ)阳性率32.8%(85/259),农村65.8%(96/146),城乡足月婴儿脐带血PIVKA-Ⅱ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1.0,P<0.001)。(2)婴儿VitK1干预组10418例,4例发生出血,其中2例为Vitamin K deficiency bleeding(VKDB),无死亡,无残疾,无1例晚发性VKDB病例。对照组9333人,52例发生出血,其中30例VKDB(21例晚发性VKDB),15例死亡,3例残疾,其中9例死亡,3例残疾由于VKD。(3)乳母VitK1干预组10518例,8例发生出血,2例死亡,无残疾及晚发性VKD病例,2例死亡者排除VKD。对照组10850例,50例婴儿发生出血,其中VKDB(晚发性9例)。14例死亡,5例残疾,其中4例死亡,3例残疾由于VKD引起。(4)小样本采集血测定PIVKA-Ⅱ及VitK1浓度。婴儿干预组脐血、1个月及2个月血浆PIVKA-Ⅱ阳性率分别为70.0%、0.0%、0.0%,对照组为76.2%、28.6%、14.3%。乳母干预组 脐血、1个月婴儿血浆PIVKA-Ⅱ阳性率分别为50.0%、15.0%,对照组66.7%、33.3%。乳母干预组脐血、1个月婴儿血浆PIVKA-Ⅱ阳性率分别为50.0%、15.0%,对照组66.7%、33.3%。乳母干预组初乳、1个月及2个月乳汁VitK1平均浓度分别为0.65μg/ml、0.63μg/ml、0.45μg/ml,对照组0.28μg/ml、0.18μg/ml、0.15μg/ml。干预组与对照组乳汁VitK1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1)中国婴儿脐血PIVKA-Ⅱ检测表明存在约40%的亚临床VitK缺乏;(2)婴儿及乳母口服VitK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