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找出灭菌物品在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被污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经常深入临床科室,认真仔细观察,必要时采样监测. 结果:灭菌物品再污染危险因素涉及面广,但较常见、较严重的是使用前长时间的充分暴露.结论:灭菌物品由供应室统一下收下送,贮存柜符合要求,无菌物品设专人管理,灭菌物品的使用实行随用随取,在使用前避免暴露(如加盖无菌巾),加强医德教育等是防止灭菌物品再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I类切口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活动管理成效。方法选取I类切口手术病例1142份,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选择正确率,用药时机、用药时间合理率,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42%下降至22.28%,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由54.97%增加至98.16%,使用时机合理率由81.15%增加至99.08%,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合理率由37.43%增加至92.17%,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由(2.91±0.56)d减少至(1.53±0.5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物专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重要脏器(心脏、颅内、骨关节)清洁手术、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进行术前及时用药的干预措施,在我院推行术前0.5~1小时及时应用、术后适时停用,达到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缩短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7月~10月普外科、骨科、心脏外科、脑外科术前必须预防用药的病例,随机抽取582份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出围术期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在2004年7月~10月对上述科室按"用药原则"中规定的术前必须预防用药的病列随机抽取474份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干预,并进行追究调查.结果:(1)术前用药及时率显著提高,通过前瞻性监测干预,术前用药及时率(即术前2小时内使用者)由上年同期的9.62%上升至87.13%.(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大大缩短,与上年同期相比Ⅰ类手术平均每例缩短应用2.77天,Ⅱ类手术平均每例缩短应用2.91天,Ⅲ类手术平均缩短4.25天,病人的抗菌药物费用减少37.78%.(3)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降低,与上年同期相比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下降100%,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下降72.19%,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下降62.50%,总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下降65.58%,预防效果非常明显.结论: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不仅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还能大大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病人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学相关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影响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发生肝硬化42例(肝硬化组), 未发生肝硬化178例(非肝硬化组)。清晨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 检测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甲胎蛋白(AFP)、C反应蛋白(CRP)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列线图模型, 校正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 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肝硬化组TBiL、ALP、GGT、PT、TT、D-D、AFP和CRP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50....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食道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食道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0例患者中有2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1.81%;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食道癌患者在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高,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医护人员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相继发生的两起聚集性输液反应原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年9月18日~28日,2009年12月13日~16日分别发生在普外一科和消化科的两起共计21例43例次输液反应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相关样本。结果:肝病患者17例(80.95%);所用药物为维生素类、中药制剂、KCl、氨基酸;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1∶00-13∶30;治疗室环境卫生学监测71份,合格48份,合格率67.61%;开启暴露的橡胶瓶塞表面77份,阳性21份,阳性率27.27%;剩余药液18瓶,阳性2份;血培养10份,阳性2份;送检未拆封相同批次药液、输液器、注射器共26份,进行热原检测、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考虑两起输液反应为治疗室环境不洁,护士配药操作不规范、药液配置太早,放置时间较长所致药液污染、分解或聚合产生杂质而引起的输液反应,易感人群为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所以治疗室的清洁与消毒,护士配药过程的细节管理与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外源性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由于ABO亚型或其他原因使得A,B抗体减弱或缺失造成血型鉴定错误的发生,给临床输血带来很大的隐患。先对我科收到的1例A亚B型误定为B型的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人早期和动态血清心肌酶学监测,研究其对手足口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价值,为早期防止手足口病重症化开辟新的诊治方法。方法:2009年5月~2011年2月对100例体温在38℃以上症状较重门诊和住院手足口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学检测,对照组为本院儿科同期门诊无发热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60例。结果:发热症状较重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学检测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指标高于正常值10%达到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给予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防止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WHO于2004年10月27日成立了“全球病人安全联盟”,该联盟提出:清洁的医护才是更安全的。其清洁的内容包括:清洁的双手、清洁的操作、清洁的器具、清洁的设备、清洁的环境。由此可见“清洁”是预防医院感染诸多方面中最重要的环节。但目前许多医院沿用的护理置物架是木质制作,易吸潮,清洗后不容易干燥,表面不光滑、掉漆;另外,由于上、下两层是固定的,不能拆洗,而且上层凹陷,易于藏污纳秽等因素均有利于微生物在其聚集生长繁殖。从我们的监测工作中反映其表面的细菌数常出现超标现象,且有的样本检出了致病微生物。另外,其功能不够齐全(见图1)。而护理置物架是日常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器具。对此,我们根据临床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研制了目前我院应用于临床的多功能护理置物架。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学新生膳食模式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开展NAFLD的饮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地区所属6所高校的1 752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和最近1年的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调查主要的膳食模式.结果 “动物食物型”和“西方快餐型”模式中Q3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Q1组,而“传统中国型”模式中Q3组BMI低于Q1组;“西方快餐型”模式中Q3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高于Q1组,“传统中国型”模式中Q3组ALT和AST低于Q1组(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西方快餐型”模式与NAFLD的风险呈正相关(OR=1.26,95%CI=1.09~ 1.72,P<0.05),“传统中国型”模式与NAFLD的风险呈负相关(OR=0.51,95%CI=0.38~0.74,P<0.05).结论 膳食模式与大学新生的NAFLD关系密切,坚持中国传统饮食,减少红肉及油炸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NAFL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