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在校学生高尿酸血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成都某高校2014年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收集其健康体检资料,按照不同性别对学生的血清尿酸平均值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部分参检者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学生血清尿酸的平均值男性组为(391.8±65.7)μmol/L,女性组为(294.9±58.4)μmol/L;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8.75%,其中男性检出率26.07%,女性检出率8.4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均衡的饮食结构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校学生中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群体对高尿酸血症的危害知晓率低,高校应加强在校学生健康教育,把血清尿酸检查纳入健康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高亲和性的羊布鲁杆菌M5-90 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进行鉴定.方法 将质粒pET-28a-BP26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E.coli)BL21 (DE3),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BP26,用镍离子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Ni-NTA)纯化、重组BP26蛋白(rBP26).将纯化后的rBP26蛋白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成乳化抗原,接每只100 μg/0.1 ml在BALB/c小鼠皮下多点注射进行初次免疫;2周后,按每只50μg/0.1ml 在小鼠皮下多点注射进行再次免疫.再次免疫后2周,小鼠尾静脉取血测效价,检测免疫效果;在细胞融合前3天,将乳化抗原按每只小鼠50μg腹腔注射加强免疫.将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与脾细胞按1∶5比例在聚乙二醇( PEG) 1450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0 d后取细胞培养上清液,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筛选分泌抗rBP26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经过反复3次克隆,筛选出单克隆全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建株,用杂交瘤细胞株制备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并以初始杂交瘤细胞克隆导命名.利用羊布鲁杆菌M5 -90疫苗株制备膜蛋白提取物(NMP),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及斑点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Dot-ELISA)对筛选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特性鉴定,用单克隆抗体亚型试剂盒进行抗体分型和Kappa (κ)和Lambda(λ)轻链鉴定.结果 成功地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rBP26抗原的高亲和性杂交瘤3C3和5A5单克隆抗体,并能与羊布鲁杆菌M5-90疫苗株上的NMP结合,构建成M5-90 BP26抗原单克隆抗体,抗体亚型分别为IgG1和IgG2b,轻链均为κ链.结论 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2株羊布鲁杆菌BP26抗原的高亲和性单克隆抗体,抗体具有识别M5-90疫苗株的膜蛋白构象表位的能力,优势表位的识别可为羊布鲁杆菌M5-90疫苗株的改造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上糖尿病合并感染是常见的,它常常是导致糖尿病人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感染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感染的存在也增加了对糖尿病控制的困难。本文对180例糖尿病人的有关感染灶,感染与年龄、血糖、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第三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自Dandy以来,有各种入路,即Dandy的切除右额叶经Monro孔入路,Poppen的切开右额叶经Monro孔入路、Van Wagenen枕叶切开经侧脑室入路,Dandy的经胼胝体松果体部肿瘤摘除,Jamieson的枕下经小脑幕入路,Steln的幕下小脑上入路等.不论做法如何都要避免损伤脑实质,特别是第三脑室周围重要组织,而且极力避免牺牲动静脉,否则术后将产生严重合并症.为了摘除第三脑室肿瘤,无论如何不应损伤第三脑室壁,终板是第三脑室最薄的部分,即视交叉后视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81年收治21—羟化酶缺陷、表现为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一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住院号526242,女性,8岁,因阴蒂肥大要求诊治于81年2月10日入院。患儿于三年前(5岁时)即发现阴蒂肥大,以后逐渐增长,二年来增大更为明显,有时可勃起,性格似男孩,脾气急躁任性、身材粗壮,比同龄儿童高大,嗓音变粗,喉结长大,全身毳毛增多,有阴毛出现.患儿幼时体健,父母健康,其母于妊娠早期未接受过孕酮等激素类药物.其弟体健,无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应激的影响,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年龄>65岁),随机双盲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20例.并于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 (T2),气腹后5min (T3),术毕前5min (T4),拔管后5 min (T4)抽静脉血,检测血浆标本中血糖浓度、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白介素-6(IL-6).采用SPSS 10.0及SigmaPlot统计绘图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A组血流动力学气管插管后较B组波动大(P<0.05).A组在T2、T3、T5时血糖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血管紧张素Ⅱ在麻醉后各时间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T4、T5的IL-6浓度均明显高于T2时的水平(P<0.05);组间比较,B组T4、T5时IL-6的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全麻组.  相似文献   
7.
1973年Opelz等发现输血能提高尸体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输血所致非特异性免疫抑制有关。1981Gantt受此启发而提出假设——输血产生的免疫抑制可能有利于肿瘤生长。1982年Burrows与Tartter首先报道输血使结肠、直肠癌术后复发率增高。此后,这一问题引起了肿瘤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我科2002年~2004年间诊治的28例糖尿病黎明现象(DMDP)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0~78岁,其中2型糖尿病27例,1型糖尿病l例,糖尿病程1~20年,并发高血压13例,冠心病6例,脑梗塞3例,糖尿病肾病4例,糖尿病神经病变9例,糖尿病足2例,血脂异常21例.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10例,胰岛素治疗5例,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13例.监测白天餐前、餐后、夜间睡前、24:00、02:04、04:00、06:00、08:00等几点血糖.患者中均表现出白天餐前、餐后睡前、24:00血糖控制达标或基本达标,午夜后均无心悸、乏力、冷汗等症出现,但糖均在睡前控制良好,而在02:00点后增高,28例清晨空腹血糖均>7.8mmol/L,最高达12.2mmol/L.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肺癌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从2008~2010年肺癌患者60例实行肺叶切除60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3例,肺不张4例,均治愈。2例死于肺栓塞,1例出现心跳骤停抢救成功后合并急性肺水肿、心衰而死亡。结论:肺癌手术后,对护理要求较高,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0.
吴静波 《吉林医学》2012,33(6):1158-1159
目的:分析研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联合麻醉的临床运用成效。方法:选取208例胆囊切除患者开展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运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麻醉用药采用异氟醚,治疗组采用微量泵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药,对两组患者麻醉成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比,治疗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有14例患者出现较为轻微的呕吐症状,对照组有12例患者出现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运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方式能够提高麻醉效果,保障患者安全,药理特性符合快通道麻醉相关标准,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