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病程长,易反复,治疗困难,致残率高.本文对患者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强中医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最大限度的改善了受累关节和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1年对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38例(15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情况。结果:术后出现骨水泥渗漏共39个椎体,发生率24.7%。15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其中9例因椎体内骨水泥含量不足,治疗效果术后不佳,5例椎体后壁存在轻度破损患者骨水泥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性症状,后行地塞米松以及神经营养治疗,症状缓解。1例出现针眼处疼痛,平卧后加重。结论:骨水泥渗漏与术前的病椎情况评估、术中的穿刺、注射和影像学监视等有关,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准确的手术操作、完善的影像学监测,均可有效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5例,38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术前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向椎体内注入含钡的骨水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迅速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53±1.23,术后为2.43±0.82。椎体被压缩的高度有明显恢复,术前为17.3±3.5mm,术后为21.6±2.3mm。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过伸体位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升高。壮骨方在预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独到的优势。本文进一步壮骨方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多节段颈椎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以往多采用后路开门椎管成形术或前路连续长节段减压来治疗,其并发症较多,疗效多不理想。近年来,我们在颈前路手术的基础上,采用选择性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次要节段间盘切除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颈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12月接受Ⅰ期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5例下颈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9~72(54.67±10.75)岁;病灶节段为C4-C6。应用ASIA分级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前后拍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定期复查CT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手术,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且所有患者获完整随访,时间18~5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T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其中1例术后3年病情复发,强化抗结核方案后,随访治愈。结论:针对椎体破坏、颈椎稳定性丧失的下颈椎结核患者,Ⅰ期颈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方案疗效确切,在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术后长期、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确保下颈椎结核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吴群海 《光明中医》2014,29(12):2684-268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现阶段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采取复方及单味中药治疗,复方如: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补肾健脾活血汤等;单味如:黄芪、杜仲、蛇床子总香豆素等.此外,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可辅以外治法,如针灸、中药外敷、离子导入、熏洗等.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促进骨形成药物: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抑制骨吸收药物: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改善骨质量药物:主要是骨矿化类药物,有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类.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可明显减少单纯服用西药导致的副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亦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是一种无菌性、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膝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其治疗多以延缓病程发展、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目的。中医治疗手段多元化并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配合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钟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甘露醇、地塞米松及川芎嗪针)治疗;两组疗程皆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和67.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针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药物治疗配合颈椎牵引、中医推拿、电针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