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21例原发性脑室出血型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与Moyamoya病及其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10年来确诊的原发性脑室出血Moyamoya病患者的CT、DSA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中DSA证实21例为Moyamoya病。3例合并基底动脉动脉瘤。所有患者出血侧均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异常扩张扭曲及异常分支。该组患者首次治疗均获得良好结果。结论 Moyamoya病是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主要病因,对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应常规行DSA明确是否存在Moyamoya病。成人非高血压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与脉络膜前动脉的扩张扭曲或异常分支密切相关,并且后者可作为前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一期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2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在全麻下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结果21例患者脑积水症状术后均有改善或消失;原有脑室扩大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全组颅骨塑型满意,无分流管阻塞病例。结论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一期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患者经济负担轻,精神压力小。  相似文献   
5.
吴有志  罗良生  张健  陈骅  吴鸣 《吉林医学》2013,(34):7201-7202
目的:探讨老年大型脑膜瘤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临床资料,术后出血5例,结合文献探讨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结果:全切除患者45例,大部分切除7例,其中50例恢复良好。术后1例脑肿胀死亡,出现手术区出血4例,远隔血肿1例,出血率为9.61%。其中3例急诊血肿清除术,恢复良好;1例予以保守治疗好转;1例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术前相应评估、必要准备和术中、术后处理,及熟悉相关解剖,掌握显微技巧、提高手术者自身经验等,可以减少老年患者大型脑膜瘤术后出血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PN组(n=30)和EN组(n=32)。比较两组病人在营养支持后第1和第2周的营养指标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EN组病人的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较PN组有明显改善,而PN组病人的谷丙转氨酶较EN组有明显升高。EN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结论:EN支持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指标,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显微手术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26例,均发病后3 d内手术,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23例,经额纵裂入路3例。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GOS评分5分11例,4分9例,3分4例,2分1例,1分1例;术后DSA或CTA复查动脉瘤夹闭满意,载瘤血管通畅。结论 对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早期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并夹闭动脉瘤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兔痉挛脑血管中JNK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兔脑血管痉挛(CVS)后基底动脉p-jnk的表达及其抑制剂SP600125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CVS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机制。方法 ①采用二次枕大池注血建立家兔CVS模型。②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动态观察兔基底动脉血管壁组织病理改变、p-jnk的表达及使用SP600125干预后对上述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SAH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炎症细胞浸润等,以SAH后7d时为最重,10d时逐渐缓解;SAH+SP600125组与同时段的SAH组比较血管变化明显减轻。②SAH组p-jnk在SAH后7d时表达最为明显,10d表达稍减少,但仍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SAH+SP600125组与同时段的SAH组比较p-jnk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①原癌基因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免疫炎性反应,是参与形成CVS机制之一。②JNK抑制剂SP600125可以调控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CV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铣刀铣下3.5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瓣,采用常规显微手术器械分块切除肿瘤或者夹闭动脉瘤,必要时引入内镜辅助观察。结果 26例前颅底和鞍区病变均获治愈,2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3例出现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合并脑积水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本组病例均无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近期随访疗效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前颅底及鞍区病变的手术入路途径,其优点在于微创性,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足够的鞍区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病变。内镜术中辅助观察可减少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7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l以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急诊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24h以内复查头颅CT,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清除者32例(86.5%,32/37),部分清除4例,1例术后大出血。术后随访6~18个月,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评定预后:I级8例,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1例,优良率达64.9%(24/37)。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够有效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是一种损伤轻、疗效优、预后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