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IL-18与AMY、LPS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庆  吴春健  刘杰 《山东医药》2008,48(1):99-100
49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采用ELISA双夹心法检测IL-18,速率法检测淀粉酶(AMY),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脂肪酶(LPS).发现起病时MAP组和SAP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又明显高于MAP组;MAP组和SAP组血清AMY、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疾病早期联合检测IL-18、AMY、LPS诊断MAP组、S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认为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N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变化及其与左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F患者78例(CHF组)以及健康对照30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NT-proBNP、MMP-2、抵抗素浓度变化,同时经彩色心脏超声测定左心室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HF患者血清NT-proBNP、MMP-2、抵抗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血清NT-proBNP、MMP-2、抵抗素与LVEDD、LVESD呈正相关,与LVEF、LVFS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检测NT-proBNP、MMP-2和抵抗素浓度有助于CHF的早期诊断及其心力衰竭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67例,为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期间在山东省荣军总医院和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进展性脑梗死102例,按Pullicino公式计算,分为大梗死灶组(32例),中梗死灶组(34例)和小梗死灶组(36例).病情程度按199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3组:轻型组38例,中型组32例,重型组32例.稳定性脑梗死组65例,病情稳定,无头痛、头晕及耳鸣等不适.对照组:共印名,来自健康体检者,排除各种急慢性疾病.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人院当时采集肘静脉血(发病6 h内),以后分别在24 h、3 d、7 d、14 d、21 d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对照组采等量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检测.VE-cadherin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0.0软件统计处理,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One-wayANOVA.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急性期升高,发病3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7 d下降明显,21 d接近正常对照,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梗死体积大则血清VE-cadherin浓度高;重型组血清VE-cadherin浓度高于轻型组.结论 血清VE-cadherin浓度与梗死大小、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cadherin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VE-cadherin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性修饰蛋白(IM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因急性胸痛6 h内入院、并最终明确诊断的患者92例,其中AMI患者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7例,收集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例作为对照。于入院第一时间采集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cTnT)、H-FABP及IMA。测定结果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得区分AMI与非AMI的最适界值点(Cut-off)值。结果 AMI组血清H-FABP和IMA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UAP组、SAP组血清H-FABP和IMA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和IM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和0.904,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2.6%和96.3%,显著高于cTnT的83.3 %和CK-MB的79.6%。H-FABP和IMA血清水平在Gensini积分≥40积分组明显高于20~40积分组和0~20积分组(P<0.05),H-FABP和IMA血清水平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H-FABP和IMA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H-FABP和IMA在AMI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变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健康人(对照组)、44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增生组)、6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ELISA法检测三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IL-6水平;分析CD4+CD2+5Treg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0~Ⅱ期患者、对照组和增生组,且术后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乳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明显低于0~Ⅱ期患者、对照组和增生组,IL-6水平则反之(P均〈0.05);乳腺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IL-2、IFN-γ、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579、-0.607、-0.691),与IL-6呈正相关(r=0.804),P均〈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机制为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参与机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