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广西疟疾监测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基本消除和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措施及其效果,为制订疟疾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昆虫学同步综合监测方法,对监测点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小学生取滤纸血用IFAT测定疟疾抗体水平;半通宵(19:00~22:00)室外人诱捕蚊加早晨(5:00~7:00)50床蚊帐内捕蚊观察叮人率。结果监测点3个乡(镇)平均疟疾发病率和血检疟原虫阳性率2005年分别为0.69/万和0.26%,至2007年均下降为0;小学生年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为0.25%;3年间监测点未发生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根治传染源是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全州县1997—2005年疟疾发病特点,为疟疾控制后期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7-2005年疫情报告。疟疾病人个案调查表,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流行病学分析总结等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9年间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167例,其中海南回归占51.50%(86/167),贵州回归占30.54%(51/167),广东回归占6.59%(11/167),外国回归占2.99%(5/167);在外滞留一个月以上的占94.41%(161/167);从事挖煤(矿)的占42.51%(71/167),种植的占26.95%(45/167);发病后1周内就诊的占88.62%(148/167)。结论 全州县9年闻共检出输入性疟疾病例167倒,以男性为主,大多数病人在疫区野外作业1个月以上,发病后能及时就诊和得到及时治疗,未发生输入继发病例。应继续加强对从高疲区回归人员的疟疾管理和监测,加强疟防知识宣传教育,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全州县疟疾防治结果,评价疟疾防治措施,为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州县疟疾防治过程的措施、方法和调查、监测、防治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防治,疟疾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1990年和1996年通过广西卫生厅的组织考核验收,分别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和<消灭疟疾标准>.1990-2004年未发现内源性和继发性疟疾病例.结论 经过实施疟疾防治措施,疟疾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一个疟疾中度流行区控制到只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地区,说明全州县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的传播流行.但输入性疟疾的存在,对灭疟成果带来极大的威协,加强灭疟工作的领导,充实健全三级灭疟网,加强三热病人的疟疾监测、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仍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5.
全州县曾是疟疾流行区。解放初期的1952年和1955年发病率分别占各种传染病总数的58.1%和52.2%。30多年来,根据不同的流行程度及阶段,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使灭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0年11月经自治区卫生厅考核、验收,我县达到广西和国家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6年10月经自治区卫生厅考核、验收,达到广西和国家卫生部“消灭疟疾”标准。1990年后连续8年无本地感染病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进行,外出打工、从商等工作的人员增加。外出、外来人员流动频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全州县疟疾监测点5年监测效果,为巩固防治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疟疾监测点2005-2009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血检本地居民发热患者3780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血检流动人员发热患者955人,疟原虫阳性率为0.73%。媒介监测,共进行50次室外人工诱蚊和蚊帐内捕蚊,仅捕获中华按蚊1种5579只,平均叮人为53.52只/入夜。结论全州县疟疾监测点5年查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疟疾传播已阻断。但传疟媒介和输入性疟疾仍然存在,疟疾监测措施不能中断。  相似文献   
7.
广西全州县基本消灭疟疾后13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广西全州县1991-2003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1-2003年全州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以及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3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128504人次、外出回归3513人,外来流动人群3050人,检出当地感染病例0例,输入病例1330例,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42.76%、7.20%,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98.8%(1314/1330),外来病例占1.2% (16/1.330),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全州县基本消灭疟疾13年来无当地感染病例, 所检出病例全部是输入性病例,病人数量多,分布面广,未发生输入继发疟疾病例,疟疾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全州县50余年疟疾流行过程,评价控制措施和防治效果,为疟疾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州县1950.2009年疟疾疫情、防治监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50多年的反复防治,全州县疟疾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发病率从1955年的72.2/万降到1980~1989年的1.05/万,1990至2009年无本地感染病例。分别于1990年和1996年经广西卫生厅组织专家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除疟疾标准和消灭疟疾标准。结论疟疾防治工作,只要政府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的防控措施,就能把疟疾发病控制在很低水平,最后达到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