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逸蚴法检查邛海周边环境钉螺感染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四川山区钉螺的感染和选蚴情况。方法用选蚴法检查钉螺,观察钉螺选蚴的时间、数量和尾蚴的存活时间;用压碎法计数部分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尾蚴数;用压碎法抽查部分选蚴法阴性的钉螺。结果 选蚴法共检查10021只钉螺,检出感染性钉螺121只,感染性钉螺在入水后4—6h为选蚴高峰,室温存活24h的尾蚴运动活跃,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平均尾蚴数为1595条,钉螺逸出的尾蚴占钉螺体内尾蚴数约10%,逸蚴法仅能检查出45.45%的感染性钉螺。结论 逸蚴法可检查出约一半的感染性钉螺,检出率低于压碎法,但逸蚴法可保存感染性钉螺为后期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于2015年以县为单位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其中血吸虫病诊断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四川省、县两级血吸虫病诊断参比(网络)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情况,提出今后血吸虫病诊断技术及实验室发展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2005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状况,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2005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工作。结果全省9个监测点的钉螺面积为351853m~2,平均钉螺密度0.70只/0.11m~2,平均钉螺感染率0.06%;人群平均感染率1.93%,病人感染度EPG几何均数23.79,平均耕牛感染率为4.50%。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应加强监测与巩固措施,防止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喜德县消除血吸虫病后的传播风险因素和疫情变化趋势,为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及推动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20年喜德县血吸虫病防治资料,分析各年度、各乡镇的人畜血吸虫病情、螺情、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变化情况,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数据分析,发现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结果 2014-2020年喜德县累计查螺面积为3361.50万/m2,查出钉螺面积288.32万/m2,累计解剖钉螺46660只,未发现阳性钉螺.2014-2020年红莫镇、李子乡、东河乡和鲁基乡进行血清学检测人数分别为26351人次、14736人次、15968人次和7562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90%、1.43%、1.43%和3.50%,对血检阳性者全部粪检,未发现病原学确诊病人.2014-2020年耕牛存栏数总体有所下降,从657头下降到122头;6年共检查耕牛1592头,未发现血吸虫病牛.结论 喜德县环境复杂仍有钉螺分布,血吸虫传染源种类众多,人群血清学抗体阳性率较高、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仍然较高,须建立血吸虫病预警机制,加强血防综合治理,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液态冷藏血吸虫卵的活性,为规范血吸虫卵孵化法提供阳性参考品。方法人工获取家兔血吸虫肝卵,保存1.2%的NaCl溶液,冰箱4oC冷藏,观察血吸虫卵存活时间和孵化活性;观察不同温度保存血吸虫卵孵化活性;比较不同地区的自来水孵化血吸虫卵的效果。结果液态低温冷藏保存25周虫卵能孵出毛蚴,第9周时孵化出的毛蚴数量开始明显减少,活力明显减弱。保存温度4℃5d均能孵出,18℃4d能孵出,25oC3d能孵出,30oCld后即不能孵出。不同地区水的pH6.4~7.1之间,脱氯水余氯含量0.02~0.05ppm之间,新鲜自来水余氯含量0.05—0.27ppm之间,均孵出毛蚴。结论液态低温冷藏血吸虫卵可以保持较长的活性,可以建立血吸虫孵化质控参考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丹棱县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5-2010年在四川省丹棱县双桥镇桂香村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的资料。结果 2005-2010年,检查村民602、603、631、615、601、564人,感染人数为9、9、6、5、0、0人,感染率分别为1.50%、1.49%、0.95%、0.81%、0.00%和0.00%。其中,20岁以下年龄组1例;2005-2008年20~49岁组检查318、325、341、336人,阳性3、7、4、4人,50~岁组检查159、173、188、173人,阳性5、2、2、1人;2009和2010年未粪检出阳性;未发现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每年检查全部耕牛9、3、3、4、4、0头,未发现阳性。各年有螺面积分别为49 660、42130、54 130、543 30、51 440、51 390 m2,活螺密度为2.38、1.09、1.52、1.51、1.49和1.29只/0.11m2,未发现新发螺面和感染性钉螺。结论丹棱县人群血吸虫感染者主要分布成年人中,5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成效显著,应通过多部门的合作,提高科学防治、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沼气池对血吸虫卵、钉螺、尾蚴杀灭作用。方法将混有活血吸虫卵人粪便以模拟自然排便状态投放到沼气池入料口中,分别在7、15、30、60 d分别取出粪样进行孵化,检查虫卵的死活;在室内与室外观察沼气液对钉螺、尾蚴杀灭效果。结果以尼龙绢袋包裹方式投放后,7 d后孵化计数显示钉螺存活率仅为0.78%;沼气液浸泡7 d 1:5沼液杀灭钉螺率室内为93.33%,现场沼气原液7 d钉螺杀灭率为10.21%;室内沼气液杀灭尾蚴实验1:5沼液5 min后死亡率90%。结论沼气池对血吸虫卵及尾蚴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2001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耕牛在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和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普查全省流行村耕牛存栏情况,按20%流行村比例抽样调查耕牛感染情况。结果 耕牛是四川省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污染源,IPC为87.70%;耕牛养殖量与人群感染呈正比,养殖越多,感染越重;养牛户人群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牛户,有病牛的家庭人群感染率是其它家庭的4~70倍。结论 加强耕牛血吸虫病防治是当前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2006年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四川的9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了2006年监测工作。结果9个点的钉螺面积在3770~86630m2,钉螺密度在0.01~3.26只/0.11m2,平均钉螺密度0.33只/0.11m2;仅在东坡点发现感染钉螺1只。东坡点未查出病人,其他各点感染率在0.16%~1.49%,全省平均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0.91%,家畜平均感染率为1.91%。结论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但应加强巩固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