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付力 《华西医学》2013,(12):1893-1894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纳人2011年8月一2012年12月就诊的90例经内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45例,口服奥美拉唑、莫沙比利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复查胃镜,比较两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8周时显效率为68.89%,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8周时显效率为51.11%,总有效率为84.44%。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吴付力 《当代医学》2014,(12):11-12
胆总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的中下段,通常随着结石增大、增多,胆总管扩张,结石堆积或者上下移动常累及肝总管。胆总管结石包括肝总管在内整个肝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来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在胆总管中形成或原发于胆管的结石降落进入胆总管。而继发性的胆总管结石指的是原发于胆囊的结石经过胆囊管下降至胆总管。胆总管结石在外科比较常见,发病率也相对较高,约占胆石症患者的20%,我国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中有3%~10%的患者伴有胆总管结石。目前,我国胆石症的疾病谱构成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继发性的胆总管结石发病率逐渐升高,并以病程进展快、症状明显、并发胆管炎和胰腺炎的发生率高为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因"上腹痛伴呕血、解黑便12 h"入院。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特殊用药史。入院查体:贫血貌,心肺无特殊。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入院查血红蛋白39 g/L,大便潜血(++++),  相似文献   
4.
吴付力 《当代医学》2014,(24):14-15
糖尿病胃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胃病在临床早期并无任何不适症状,易误诊,随着时间延长,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本文糖尿病胃病的诊治进展,介绍糖尿病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并给出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付力 《微创医学》2012,7(6):640-641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联合应用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WS)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所诊治的52例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行内镜下注射+金属钛夹治疗,B组行单纯内镜下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时间、止血效果和再出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3.5±2.3)min;B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9.3±3.5)min。52例患者经两种方法治疗后均可有效止血。A组无患者再次出血,B组患者有3例患者再出血。结论内镜下注射+金属钛夹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出血止血效果确实可靠、定位准确和操作简便,可作为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出血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食管表浅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5例经EUS检查拟诊为食管表浅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MR或ESD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病变部位的EUS图像、病理诊断结果及随访治疗效果。结果35例中21例经EMR治疗,14例经ESD治疗。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早期食管癌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良性间质瘤3例,腺瘤性息肉4例,非腺瘤性息肉6例,平滑肌瘤8例。经EUS及病理证实病变均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34例分别于术后1、3、6月复查EUS随访,术后1个月后伤口均完全愈合,无出血、食管狭窄及局部复发现象发生。结论联合应用EUS和EMR或ES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食管表浅隆起性病变早期的确诊率,而且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快速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