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3岁。右上肢红色丘疹伴溃疡1年余。皮肤科检查:右上肢邻近腋窝外侧可见数个圆形或类圆形红色丘疹,边界清晰,部分融合成片状,皮损中央破溃、结痂,其间可见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质稍硬。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大量异形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D30强阳性,CD2、CD4、CD43、MUM-1及TIA-1均阳性,Granzyme B(部分细胞阳性),增殖核抗原(Ki-67)(约80%阳性),CD20、CD79a、CD56、BCL-2、BCL-6及CD10均阴性。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阴性。诊断: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D)伴黄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豆状核变性黄疸患者临床鉴别诊断的侧重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以“黄疸待查”初次入院的W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序列分析法检测全血基因组8、12、13、16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本研究纳入WD患者24例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28例。WD患者发病中位年龄(33.2岁)显著低于乙型肝炎(41.8岁,P=0.049),WD患者自起病至明确诊断的中位时间(8.2月)显著长于乙型肝炎(1月,P<0.001);WD患者24 h尿铜水平(919.83±1017.15 μg)显著高于乙型肝炎(204.79±191.85 μg,P<0.001);WD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175.74±245.99 U/L)显著高于乙型肝炎(133.44±115.95 U/L,P=0.004),且与24 h尿铜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12);24例WD患者全部,而仅4例乙型肝炎患者可检出ATP7B突变。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伴黄疸患者除可利用血清铜、铜蓝蛋白检测进行筛选性诊断外,24 h尿铜检测为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而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可能是该病潜在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暴露方式四溴双酚A的代谢及毒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溴双酚A(TBBPA)具有高效的阻燃效率和优越的热稳定性,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电器产品、纺织品及建筑材料等,成为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阻燃剂。该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TBBPA的不同暴露方式总结了经口、经皮肤和经呼吸暴露TBBPA的生物体代谢特征和毒性特征。TBBPA主要是通过粪便排泄,其次为尿液;TBBPA对哺乳动物的急性毒性较小,达到g/kg体重级的剂量才能引起毒性效应;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内分泌干扰性、肝肾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至医院进行治疗的41例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入院治疗的41例肝硬化且无其他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检测水平及检测阳性率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CT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PCT及CRP的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检测水平较高,检测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废弃物拆解过程中,大量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综述了我国典型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土壤环境中重金属(Pb、Cd)和溴代阻燃剂(PBDEs、TBBPA)的污染现状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未来该领域研究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