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7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31,凝固法测定血浆FIB的表达水平。结果 ACS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物CD31[(93.85±14.84)%],血浆FIB水平[(3.66±0.91)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27.09)%,(3.06±0.62)g/L]和SAP组[(82.80±28.00)%,(3.14±0.56)g/L(均为P<0.05)];而对照组与SAP组CD31、FI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CD31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337,P<0.01)。结论检测CHD患者CD31、FIB水平,能较好地反映CHD严重程度,对临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后内皮细胞表面CD54、CD106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及对照者3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后内皮细胞表面CD54、CD106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内皮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升高(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CD54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D54与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呈显著正相关(P<0.01)。CD106的表达水平在各组中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相互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且与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提示CD54可能是预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史坚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07-108
通过抽取我院收治的10例经临床确诊为胃柿结石病例,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并探讨胃柿石病X线表现,认为临床使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检查胃石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61例CCRCC患者,根据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44例,死亡组17例。收集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肾脏粘膜组织,分别作为CCRCC组(n=61)和癌旁正常组织组(n=61)。比较HIF-1α、G6PD及PDCD5在CCR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G6PD及PDCD5患者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CRCC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CCRCC组织HIF-1α、G6PD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组,PDCD5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G6PD及PDCD5表达情况与CCRCC患者肿瘤直径、病理分期、TNM分期及WHO/ISUP分级呈显著相关性(P<0.05)。死亡组pT1-2期、Ⅰ~Ⅱ期、WHO/ISUP分级1~2级、HIF-1α阴性、G6PD阴性及PDCD5阳性者较生存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HIF-1α阳性、G6PD阳性及PDCD5阴性为影响CCRCC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IF-1α、G6PD、PDCD5在CCRCC组织中异常表达,可作为预测CCRCC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是目前临床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而减轻OPCABG后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后早期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行OPCABG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试验组32例。行OPCABG前,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OPCABG前24 h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 h生命体征[体温(T)、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乳酸(La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术前及术后1、6、12、48 h心肌功能指标[高敏肌钙蛋白I(hs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脑钠肽(BNP)],手术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 WBC、NEUT%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6 h hs-TnI、CK-MB、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6、12、48 h hs-TnI、CK-MB、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12、48 h hs-TnI水平,术后1、6、12、48 h CK-MB水平,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前(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 h hs-TnI、CK-MB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1 h(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12 h hs-TnI水平,术后6 h CK-MB水平,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1 h(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48 h CK-MB水平低于本组术后6 h(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 hs-TnI水平及术后12、48 h CK-MB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术后6 h,术后12、48 h BNP水平分别高于本组术后6 h(P<0.05)。试验组患者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左西孟旦可有效减轻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OPCABG后早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且可降低LCOS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Ⅵ、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例及健康对照者3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小板表面GPⅥ、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并作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GPⅥ、CD62P及CD63较对照组(P分别为0.001、0.005和0.001)、稳定性心绞痛组显著升高(P分别为0.037、0.014和0.039),并且血小板表面GPⅥ的表达水平与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712和0.633,P分别为0.001和0.001),相关分析证实CD62P及CD63表达的升高与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r分别为0.256和0.291,P分别为0.021和0.008)及CK-MB(r分别为0.222和0.240,P分别为0.046和0.031)的升高相关.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GPⅥ、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小板表面GPⅥ的表达水平与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其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预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克隆氏病X线征象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克隆氏病的认识及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活检及纤维结肠镜证实的15例克隆氏病的影像学诊断资料.结果:在此15例克隆氏病患者中,误诊或漏诊率高达53.3%.除1例的X线与CT检查均为阴性外,其余14例均呈不同程度及类型的肠管改变.结论:实验室及病理相结合是提高克隆氏病诊断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s)与主动脉壁间血肿(variants intramural hematoma, IMH)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心脏血管外科诊断为IMH的患者88例为试验组。对照组由88例同期年龄匹配的胸痛患者且经主动脉增强CT证实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组成。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检测外周血ANAs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NAs,滴度>1∶100为阳性。结果 88例对照组受试者中,16例(18.18%)ANAs阳性,3例(3.41%)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阳性,88例试验组中,48例(54.55%)ANAs阳性,12例(13.64%)ANCA 阳性,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OR=7.439,95%CI=1.319~41.965,P=0.023)、白细胞计数(OR=2.907,95%CI=1.812~4.663,P=0.001)、D-二聚体(OR=2.942,95%CI=1.406~6.154,P=0.004)、ANAs(OR=13.618, 95%CI=2.437~76.085,P=0.003)和ANCA(OR=0.064,95%CI=0.005~0.839,P=0.036)是IM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NAs阳性患者在IMH患者中的比例高于在对照组患者中的比例,且 ANAs为IMH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IMH重要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