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h~12h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2.
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再次脑卒中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AF)患者再次脑卒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AF、且在 3年内发作脑卒中的患者 35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继续原来的降压治疗方案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培哚普利 2~ 4 (mg/d)。观察血压、脉压、动态血压变化以及再次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降压治疗 5年后 ,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 ,(P <0 0 0 1)。但治疗组血压波动幅度、脉压均明显降低 (P小于 0 0 0 5~0 0 0 1) ,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再次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 33 33% (5 / 15 )和 70 % (14 / 2 0 ) ,(P <0 0 0 1) ,RR为 0 4 8;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 13 33% (2 / 15 )和 4 5 % (9/ 2 0 ) ,(P <0 0 1) ,RR为 0 30。结论 长效ACEI培哚普利可使血压平稳下降 ,使高血压合并AF患者再次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再次脑卒中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AF、且在3年内发作脑卒中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继续原来的降压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培哚普利2~4(mg/d).观察血压、脉压、动态血压变化以及再次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降压治疗5年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显著下降,(P<0.001).但治疗组血压波动幅度、脉压均明显降低(P小于0.005~0.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再次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33.33%(5/15)和70%(14/20),(P<0.001),RR为0.48;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13.33%(2/15)和45%(9/20),(P<0.01),RR为0.30.结论长效ACEI培哚普利可使血压平稳下降,使高血压合并AF患者再次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脉内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术,观察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左前降支闭塞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右冠状动脉闭塞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冠状动脉闭塞组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5).AMI发病6h之内IRA开通组RA的发生率高于6 h~12 h IRA开通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RA的发生率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以及AMI发病后IRA开通的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5.
报道 3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因误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而用毛花甙丙复律无效 ,又使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亦不能复律 ,而在血流动力学逐步恶化的情况下 ,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获得成功。临床资料  3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 1例 ,年龄 6 2~ 71岁。均因突发持续性胸闷憋气在当地医院就诊 ,作心电图误诊为PSVT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 ,误用毛花甙丙 0 .2~ 0 .4mg无效 ,转入我院。入院后复查心电图确诊为AMI合并VT ,血压均明显下降。 2例患者已出现心源性休克 ,1例患者原有高血压 ,而入院…  相似文献   
6.
自1985年Compble等发现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以来,有关QTd的研究大量出现,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性期QTd的研究。但AMI后数月甚至数年后QTd的演变则少有报道。本组追踪观察64例AMI患者急性期至发病后3年内QTd的变化规律。 资料和方法 选取AM患者64例,男性47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3.77±11.15岁)岁。再随机选取30例其他类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7.
卢湘鸿  李翔  毛朝旭 《中医药研究》2010,(11):1380-1380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好发于青壮年,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少数可合并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心内科2006年8月-2009年2月收治了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VMC)好发于青壮年,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可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少数可合并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包炎,心电图表现为相应导联ST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表现,心肌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心内科2006年8月-2009年2月收治了9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