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2.
心房颤动的分类及发病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心律失常处理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血液动力学紊乱,临床表现可从轻度血压降低、患者尚可耐受到生命体征的消失.若出现生命体征的消失,则立即行心肺复苏.第二步是迅速了解病情,查清有无可纠正的一过性致心律失常的病因, 如休克、血容量不足、心肌缺血、电解质系乱、中毒状态等,尽可能解除病因.  相似文献   
4.
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治疗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心力衰竭(心衰),传统认识为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新的观念是心力衰竭是一个逐渐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引起心脏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可以表现为有症状或无症状,也可以表现为仅存在高危因素,心脏的早期损害已经启动,将来发展为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5.
2005年9月底,ACC/AHA推出了最新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新的指南继续沿用2001年分期法,将心力衰竭分为四期:心脏病易患期(将来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A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无心力衰竭症状期(B期);有症状心力衰竭期(C期)和顽固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期(D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3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PCs)。方法将3ml人外周血用PBS液稀释1倍,用Lymphoprep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将其标记以鼠抗人Perep—CD45、FITC—CD34、PE—CD146单抗,裂解红细胞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EPCs的数量,并用抗-vWF进行鉴定。结果经抗-vWF及在荧光显微镜鉴定所分选的细胞是内皮细胞。心衰患者平均EPCs计数28.1±2.5/3×10^5,男女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文方法较以往检测EPCs方法相比。在提高特异性的同时具有减少实验费用、流式检测时间和取血量少的特点,对EPCs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后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评价己酮可可碱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异常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05-09/2006-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8例。①实验分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己酮可可碱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己酮可可碱400mg,3次/d,饭时口服。两组治疗时间为1周,且均禁用免疫抑制剂。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②实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各组患者进行CD4 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进行检测,从而测出相应Th1,Th2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参与常规治疗组实验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参与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患者18例,脱落3例,余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 干扰素γ表达水平和Th1/Th2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 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治疗1周后,CD4 干扰素γ水平和Th1/Th2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CD4 白细胞介素10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Th1/Th2失衡,己酮可可碱调节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h1/Th2的失衡,该效应可能是己酮可可碱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严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严重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和米力农治疗组(n=34),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于治疗7d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MP-9及B型钠尿肽的水平,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7d后,米力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31/34),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62.50%(20/32)](P〈0.01);米力农治疗组血清BNP及MMP-9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米力农治疗组LVE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短期应用米力农,能够显著改善严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能显著降低血清MMP-9及BN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左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第3、6、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的比率和第6、18个月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8.05%、73.17%,对照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为78.57%、71.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0.73%。对照组为52.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治疗组左心房内径为(45.8±4.9)mm;对照组为(46.2±4.8)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9.2±4.6)mm与(45.1±4.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显著优于单用比索洛尔,并有逆转左心房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脑钠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和36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浆MMP-9、肿瘤坏死因子-α和BNP的浓度,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血浆MMP-9、TNF-α和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CHF组血浆MMP-9、TNF-α和BNP浓度分别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P<0.05),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P<0.05),并且MMP-9和TNF-α与B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TNF-α和MMP-9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MMP-9、TNF-α与BNP水平密切相关,TNF-α介导的MMP-9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