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阵发性腹痛55例,恶心呕吐34例,腹部包块38例.引起肠套叠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11例)、良性肿瘤(15例)和恶性肿瘤(10例).55例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钡灌肠复位.58例均康复出院.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8年以来,利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机治疗耳廓假囊肿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8例中,男17例,女1例.年龄在18~45岁.其中,3例用其它方法治疗过(穿刺抽液2例,置管引流1例);右耳者5例,左耳13例;三角窝内者3例,舟状窝内者9例,耳轮缘者5例,分不清界限占耳廓上部1/2者1例.  相似文献   
3.
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l,Drpl)是调节线粒体分裂的主要蛋白,其活性与翻译后修饰有关,主要包括磷酸化、泛素化、类泛素化以及S-硝基化.在脑缺血时,Drp1被激活并从细胞质向线粒体外膜转位,介导线粒体分裂及受损线粒体的清除,在缺血神经元凋亡、坏死性凋亡、线粒体自噬等病理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过度分裂或受损线粒体的积聚都会加重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等特点.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医中药对AP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于区域间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治疗观念的落后,我院以往对AP的治疗费用较高,临床疗效也一般.自2008年我科开始探索中药清胰汤加减在治疗AP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且观察中药对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对AP的治疗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
卢志伟 《黑龙江医学》2002,26(3):240-240
我科自 1998年以来 ,共进行耳鼻喉科微波手术 5 4例 ,效果非常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 4例中 ,女 2 8例 ,男 2 6例。年龄在 10~ 72岁。双下鼻甲肥大 2 4例 ,过敏性鼻炎 16例 ,咽后滤泡性咽炎 11例 ,鼻出血 4例。2 方法双下鼻甲肥大者用探头插入粘膜下 ,功率 30W ,5~ 8s时间进行治疗 ,至粘膜发白为止 ,术后不填塞 ,不滴药 ,术后 1周、2周、1个月复诊 ,以观察及处置 ;过敏性鼻炎者用探头接触鼻Ⅱ ,功率 30W ,凝固至以鼻丘为中心 ,直径约 1cm的黄白区 ,术后处置同前 ,鼻出血用探头接触出血点或出血区明显隆起的血管两端分别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模型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百合颗粒低、中、高(1.75、3.5、7 mg·kg-1)剂量组。常规饲养3 d后,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7 d。从第14日起每日灌胃30 min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低氧舱中模拟高海拔低压低氧环境进行暴露,持续暴露3 d,眼球采血后处死小鼠。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进行病理评分并计数炎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质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脑丙二醛含量、脑组织病理评分和炎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百合颗粒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升高,丙二醛含量、病理评分及炎细胞数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小鼠脑损伤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脑组织自由基清除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芪百合颗粒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黏膜及肠道菌群稳态的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高压氧舱建立高原低氧模型小鼠.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黄芪百合颗粒制剂低、中、高剂量[1.75、3.5、7g/(kg.d)]组.常规饲养3d后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双蒸水,1次/d,连续17d.除空白组外,第15天起各组小鼠每日灌胃30min后于低压氧舱中模拟高海拔环境进行低氧暴露,连续3d.第18天出舱后取小鼠新鲜粪便抹片观察菌群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肠道球菌及革兰阴性菌百分比(分别为65.2%±2.4%、56.7%±3.3%)明显高于空白组(分别为24.7%±1.2%、23.2%±1.5%,P<0.05),小肠和结肠肠黏膜坏死水肿病理评分(分别为3.10±0.99、3.30±0.67)及炎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93±3.30、16.40±3.97/HP)明显高于空白组(分别为0.70±0.67、0.80±0.78、4.07±2.12、4.28±2.16/HP,P<0.05),肠组织HIF-l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百合颗粒中、高剂量组肠道球菌百分比(分别为46.7%±2.0%、32.0%±2.6%)及革兰阴性菌百分比(分别为34.2%±1.6%、28.0%±2.8%)明显下降(P<0.05),小肠和结肠肠黏膜坏死水肿病理评分(小肠分别为2.30±1.33、2.10±0.94,结肠分别为2.50±1.08、1.90±0.99)明显降低(p<0.05),炎性细胞计数(小肠分别为13.26±2.34、10.93±3.67/HP,结肠分别为14.40±2.02、11.33±2.96/HP)明显降低(P<0.05),肠组织HI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l).结论 黄芪百合颗粒制剂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肠道微生态及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X射线辐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bm)增殖水平影响及其诱发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筛选APS作用于HMSC-bm细胞的最佳有效浓度;照射组采用2.0 Gy剂量X射线辐照干预HMSC-bm,加药组用最佳药物浓度干预受辐照HMSC-bm: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技术(CB微核法)检测X射线照射HMSC-bm后的微核率;免疫荧光检测53BP1免疫荧光簇集焦点。结果 APS浓度为50 μg·mL-1时促增殖作用最高,设为最佳药物浓度,与对照组(0 μg·mL-1 APS)相比,其促增殖作用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X射线照射后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加药照射组HMSC-bm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增加(P<0.05),其增殖水平接近对照组细胞增殖水平;单纯照射组0.5,2 h细胞内53BP1免疫荧光焦点显著增多(P<0.05),而给药显著降低了辐射诱导的53BP1焦点水平(P<0.05);照射后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5),给药则导致细胞微核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APS对X射线辐射诱发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DNA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从1999年以来,共接治4例喉阻塞窒息患者,在救治中除常规治疗外,均紧急实行环甲膜切开术,其中1例在病房,1例在诊室,2例在门走廊中,效果显著,现报告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所在科室自2002年以来共接治外耳湿疹患者60例,其中42例采用微波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40耳,女60耳,年龄10~50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痒,烧灼感,或黄水样分泌物,表皮糜烂等症状,采用湿敷涂药等不同方法治疗,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