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目的以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站进行横断面研究,了解社区妇女保健服务的现状,为完善社区妇女保健服务的内容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宝安区2003年审核合格的110家社区健康服务站,按好、中、差分为三级,分层抽取10家社区健康服务站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咨询服务排首位,有42.70%的调查对象需要。其次是常见的治疗(32.50%)、妇科病检查(29.70%);避孕知识及用品的服务需求随学历提高呈上升趋势。对妇科病检查(除本科以上学历者)的服务需求随学历提高而下降;对健康咨询、心理咨询、避孕知识及用品、常见病治疗的服务需求,随人口流动性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对计划生育小手术的服务需求,随人口流动性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对妇科病检查、常见病治疗的服务需求随收入水平提高而呈上升趋势。结论随收入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在提高。但对疾病的诊疗和检查仍然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需要。职业、流动性对社区妇女保健服务需求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发生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以N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的VLBW I为研究对象,分为颅内出血组和无出血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7.2%,两组VLBW I孕周越小,上机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者,越易发生颅内出血。而两组患儿出生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的最高FIO2、PIP、PEEP均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患儿上机前后血气分析PCO2最高及最低值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VLBW I需机械通气治疗时,除严格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外,应尽早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延迟开始上机时间,缩短用机持续时间,并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减少机械通气下的VLBW I发生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3.
围生因素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因素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81例早产儿围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MD有关的因素,列出回归方程,然后对其进行率的比较及卡方检验。结果HMD危险因素的主效应模型是logit(p)=6.254-0.204胎龄-1.556出生体重 0.834窒息/宫内窘迫 1.635胎膜早破。对于有围生期合并症的早产儿,其胎龄越小,HMD发病率越高。结论30周以下早产儿HMD发病主要与胎龄、出生体重关系密切,而30周以上早产儿HMD发病除与胎龄、出生体重有关外,还与围生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SrDNA测序技术在新生儿、婴儿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于生后3天、1月、6月、1岁时收集2例健康婴儿粪便标本共8份,提取细菌总DNA,以Illumina Hiseq 2000为测序平台,采用新一代高通量16SrDNA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V6可变区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物种分类和丰度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 8份样品共产生原始测序数据为1 027.47 Mbp,Unique tags序列数量均值为58630,OTU数量63~209;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在科水平,1%的物种1个月之内2~4种,6月后达7~10种;1号婴儿一直以Enterobacteriaceae占优势,2号婴儿优势菌群包括Enterobacteriaceae、Lachnospiraceae、Streptococcaceae和Bacteroidaceae;4个时间点的np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1.17、1.29、2.16、2.51和0.43、0.40、0.26、0.14。结论 16SrDNA测序技术能满足新生儿、婴儿肠道微生态研究需求;新生儿、婴儿粪便中含丰富细菌基因组;细菌物种丰度及分类存在个体差异;从出生到1岁,婴儿肠道菌群结构趋向复杂和多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发病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陷病(OTCD)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例新生儿OTCD的临床特点及转归,并对我国已报道病例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TCD病例临床罕见,缺乏家族史,已有报道女性多为迟发性,男性多为新生儿期发病,临床表现与血氨水平、酶缺陷程度有关,多以消化道和神经精神病症为主,发病越早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急性期血氨显著增高,尿有机酸分析示乳清酸明显增高,血氨基酸分析多提示瓜氨酸降低、谷氨酸增高和鸟氨酸增高。结论:对原因不明的急、慢性脑病患者应进行血氨测定,并行血、尿质谱分析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应行OTC基因检测及家系分析,明确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发型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例新生儿早发性GBS败血症病例,分析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16例早发型GBS败血症中足月儿8例,早产儿8例;1 h内起病9例,均表现为呼吸困难,临床合并肺炎,有发生持续肺动脉高压可能;1~3 d起病7例,临床表现以败血症或化脓性脑膜炎为主;并发肺炎12例、休克5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均为足月儿)。药敏试验显示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敏感。死亡3例,均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72 h内死亡);脑积水1例,腹腔引流术后,确诊脑瘫;1例脑室扩大。结论:早发型GBS败血症早期起病以呼吸道表现为主,1~3 d起病以败血症及颅内感染为主要表现,有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及死亡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TLR2、TLR4)在新生儿败血症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不同胎龄(31~42周)新生儿分为败血症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败血症组感染后第1天、第7~10天和非感染组第1天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粒细胞表面TLR2、TLR4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血CRP、WBC、血小板。结果感染后第1天,败血症组TLR2蛋白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表达水平及CRP均高于非感染组( P均<0.05);第7~10天,TLR2在粒细胞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而在单核细胞中则持续高表达( P<0.05)。败血症组TLR4在粒细胞表面持续低表达,在单核细胞表达高于粒细胞( P<0.05);第7~10天,TLR4在单核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接近对照组,但与第1天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WBC、血小板均变化不明显。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TLR2、TLR4蛋白表达异常增高,提示TLR信号传导途径参与了新生儿的抗感染免疫机制,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道分泌物解脲脲原体(UU)阳性与肺部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入院时呼吸道分泌物UU核酸,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感染标记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以及住院时间28天以上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结果 17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UU阳性69例,阴性105例;UU阳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26.1%,18/69)低于阴性组(56.2%,59/105);先天性肺炎发生率(47.8%,33/69)高于阴性组(31.4%,33/105);住院28天以上的VLBWI 145例,其中UU阳性56例,阴性89例,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体重〈125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UU阳性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74.1%,20/27)高于阴性组(45.0%,18/40)。结论 呼吸道分泌物UU阳性增加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肺炎、出生体重〈125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风险,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科疾病谱及构成比的年代变化趋势,为衡量本地区医疗技术水平、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和今后儿童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999年~2004年儿科住院病人全部诊断为25819例次,涉及病种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呼吸系疾病发病一直占第一位(44.34%);其构成比从1999年的41.79%上升至2004年的48.67%。消化系疾病(16.19%)在1999年~2003年是第二位、2004年降为第三位。结论提示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还是应放在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上,同时也要对今后发病率将会上升的疾病给予足够的重视,提前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detection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Methods FVEP was performed in group of 43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with Medelecsynergy evoked potential instrument(Oxford Company,UK) comparing with the group of 56 term infants.Results The mean latency periods of N1,P1 and N2 wave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group were(181.43±26.73) ms,(217.27±26.54) ms,(249.21±26.49) ms respectively,while in term infant group were(159.51±18.27) ms,(200.26±13.94) ms,(231.56±15.72) m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P<0,001).The abnormal rates of main wave P1 were 75.6% and 0 respectively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group and term infant group.Furthermore,the major effect model for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with abnormal main wave was 3.898-2.861 intracranial lesion.Intracranial lesion w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bnormal FVEP (0R=0.057,95% CI 0.006~0.579,P=0.015).Conclusion The abnormal rate of FVEP is higher in the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raeranial lesion.It is recomraended that FVEP is detected at least twice in the first month after birth or achieving the 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 of 42 weeks for dynamic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