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其中MS合并CHD患者34例,36例不符合MS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MS合并CHD组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尿酸增高,与对照组相比,MS合并CHD患者冠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结论 合并MS与不合并MS的CHD患者的冠脉病变比较,前者冠脉病变严重且呈弥漫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2(AQP2)与低肾素型高血压(LREH)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LREH患者110例,分为1、2、3级高血压三个亚组,设置健康对照40例,间接ELISA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加压素(AVP)浓度,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分析患者尿液AQP2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浆AVP浓度、MAP之间的关系。结果LREH组不同血压级别三个亚组血浆AVP浓度、尿液AQP2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2.99、t=3.01,P〈0.05),并随血压级别升高而升高(P均〈0.05);尿液AQP浓度与血浆AVP浓度、MAP之间彼此均呈正相关(r=0.862、r=0.694、r=0.797,P〈0.05)。结论LREH患者肾脏集合管主细胞内AQP2穿梭、表达的增加,可能与LREH的水钠潴留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急性并发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及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热门研究的是识别无症状个体及明确冠心病病症,但仍然存在高风险人群,冠心病的基本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炎性细胞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破裂及血栓形成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urg eluting stent,DES)患者术后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我院2007年1月~12月120例成功行DES植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顿服6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术后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随机接受每日75 mg(n=60)或150 mg(n=60)维持量的氯吡格雷治疗30 d,30 d后所有患者接受每日75 mg的氯吡格雷治疗直至术后1年。分别检测2组服药前、服药后15和30 d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凝集率,随访术后30 d和9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150 mg组与75 mg组患者术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5和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吡格雷150 mg组30 d和9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75 mg组显著减少(P0.05,P0.01)。2组30 d和9月出血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植入DES患者术后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较之常规维持剂量75 mg预治疗能更大程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同时降低DES植入术的患者术后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冠脉)炎症反应程度的关系。方法10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对照组38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造影前采集血标本以检测Lp-PLA2、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Lp-PLA2、CRP和IL-6均高于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血清Lp-PLA2、CRP、IL-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SAP组(P<0.01),在校正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3)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血清Lp-PLA2水平与CRP、IL-6水平呈显著相关(r=0.722、0.665,P<0.01)。结论血清Lp-PLA2水平能反映冠脉炎症活动性状况,对冠心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h—CR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其裂解酶(vWF-cp)水平,探讨它们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方法:研究对象分UAP组和AMI组(入院即刻采血),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于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各组均17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vWF浓度和hs-CRP含量,以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果:①UAP组和AMI组血浆hs-CRP与vWF水平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UAP组和AMI组血浆vWF—cp活性水平均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③ACS患者血浆hs—CRP与vWF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1),而血浆vWF-cp与vWF、hs—CRP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①血浆hs—CRP、vWF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AC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指标;②血浆vWF—cp活性降低在ACS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与炎症、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80例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监测结果分为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n=48)和无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n=32),采用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浓度,同时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PCI术后再通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60.00%),且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多见,并易伴随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36.25%)。与无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比较,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及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易于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加重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氟沙坦和尼群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sE-sel)、冯维布兰德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的影响.方法60例EH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予以氯沙坦(50mg/d)和尼群地平(30mg/d)治疗4周,治疗前后抽血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测定血浆sE-sel、vWF、PAI-1活性.另选择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氯沙坦组和尼群地平组患者治疗前sE-selectin、vWF、PAI-1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EH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氯沙坦组血浆sE-selectin(P<0.01)、vWF(P<0.01)、PAI-1(P<0.05)活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而尼群地平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EH患者存在高血浆水平sE-sel、vWF、PAI-1,表明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尼群地平比较,氯沙坦在降血压同时还可改善EH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简称食管负荷试验 )时QT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 42例患者先后行负荷试验及Judkins法冠脉造影 ;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 2 4例 )、冠脉正常组 ( 1 8例 ) ,测量并分析两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均大于冠脉正常组 (P <0 .0 5或 0 .0 1 ) ;冠心病组负荷试验后 0min、2min的QTd明显高于负荷试验前 (P均 <0 .0 1 ) ,而 4min、6min的QTd恢复至试验前水平 (P均 >0 .0 5 ) ;冠脉正常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QTd可作为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时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Lung Purpure ENephritis,肺肾综合征)系一罕见疾病,国内仅报告20余例。我院1986年3月收治一例,报告于下。 男,20岁。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而轻咳,咯少量粘液血性痰,无发热、盗汗或胸痛,未治疗。月余后渐起颜面苍白、水肿,2月后咳嗽、咯血加重,在当地医院检查未发现异常。自服“田七”、“红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