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gubmucosal dissee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ESD方法治疗37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内镜下手术情况、并发症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2例,均内镜下成功止血;术中穿孔2例,均予内镜下金属夹夹闭后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未有中转外科手术;l例直肠类癌及1例食管重度异型增生术后切缘病变组织残留,2~6月后复查未见明显复发迹象。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且术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征和胃镜检查、病理特点,提高胃镜检查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3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胃镜检查特点和病理结果。结果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纳差、乏力、上腹部疼痛、腹胀、和黑便等。胃镜检查病变位主要位于胃窦部,占53.13%,镜下分型以IIC型最多,占46.88%。病理类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5例,乳头状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3例。结论结合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早期胃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理想的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法 ,减少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 对 1997— 2 0 0 1年 12 5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贲门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5 8例 (A组 )做食管残胃间空肠双“S”法吻合术 ,6 7例 (B组 )做残胃食管吻合术 ,随访 6个月~ 2年 ,比较两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 ,A组有 4例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B组有 15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胃镜下检出异常率分别为19%和 6 1%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食管残胃间空肠双“S”法吻合术对预防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效果显著 ,是近端胃大部切除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引起肝炎肝硬化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毒性肝炎。门静脉高压可致胃黏膜病变,而胃镜检查是发现胃黏膜病变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将我院89例肝炎肝硬化胃镜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