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黄疸型肝炎),诊断一般比较容易,但亦有误诊为其它病者。我院1975~1979年来共收治黄疸型肝炎726例,其中误诊70例。70例中,肝硬变、胆系感染、肝癌等病误诊为黄疸型肝炎者共59例,占84.3%,黄疸型肝炎诊断为胆道蛔虫、胆系感染、泌尿系感染等病者11例,占15.7%。误诊原因为:  相似文献   
2.
我们收治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院内感染鼠伤寒,现举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因发热、头痛、腰痛5天入院。查体:T 38.℃,P 88次/min,R22次/min,BP 11/8 kPa。急性热病容,面、颈、胸部皮肤潮红,眼睑浮肿,结合腊充血、水肿,咽部有出血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β_2-微球蛋白的检测与分析陈宪锐,刘岫兰,周玉霞,万宝美,肖德明肾脏损害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突出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是EHF主要的死亡原因。早期发现并监测肾功能受损状况,对EHF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检测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84年10月至1986年9月入院的457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了分析。大多数病例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全部病例有蛋白尿。由于重视了β_2—MG 肾功能检查,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对421例患者进行了血清学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法),其中361例血清特异性抗体呈阳性(85.75%)。治疗过程中重视了输液疗法,并试用了免疫疗法,提高了治愈率。由于在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体内均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相关抗原,认为是农村型和城市型的混合流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7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血清β_2-MG检测。其结果表明,血清β_2-MG含量在各临床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临床类型的加重显示增高趋势。血清β_2-MG含量在不同病期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发热期开始增高,少尿期达高峰。血清β_2-MG检测结果能反映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可作为诊断流行性出血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所注意,并根据其血流变的异常变化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对50例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的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及多尿期进行血流变学检查,并以50例健康人作对照,以了解EHF患者的血流变学变化,分析其发生机制和探讨采取相应措施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7.
报告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心得安治疗56例,并与61例对照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表明治疗组56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越期率为94%;对照组越期率为56%。(P≤0.01)提示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心得安治疗EHF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对27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血清β_2—MMG检测。其结果表明,血清β_2—MG在各临床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随临床类型的加重显示增高趋势。血清β_2—MG在不同病期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发热期开始增高,少尿期达高峰。血清β_2-MG检测结果能反映流行性出血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前药物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其越期的影响尚少报道。我院用心得安加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61例EHF病人,并与64例未用该药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两组病人的年龄、病情及病期有可比性。本组病例均采集空腹静脉防凝血 5ml,立即送验。用成都仪器厂生产的NXE-I型锥板式粘度计检测全血粘度、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