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由于疾病的影响及器官功能的退化,成为了误吸的高危人群[1],重症误吸患者可引起致命性的呼吸道感染或气道堵塞,甚至因窒息而死亡,误吸对老年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9月至2009 年9月我院ICU对24例老年误吸患者采用早期气道开放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治疗后缺氧明显改善,避免了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明显,并有良好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万托林雾化吸入;观察组65例,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喘息以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FEV1和FEF75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喘息和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F75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人治疗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是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后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90年7月至1995年7月所治疗1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呼衰病人的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问例中男11例,女1例。年龄56-74岁,60岁以上8例。长期吸烟史9例。慢性呼吸道疾患7例。其中4例肺功能低下。均为左侧开胸,主动脉弓上吻合7例;弓下吻合5例。术后呼衰原因:呼吸道感染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3例;吻合口疾四例;呼吸窘迫综合症(ANDS)l例;术中大出血1例。治疗及结果1气管切开与气管内插管。术前肺功能低下并伴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介入治疗逐步成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重要手段之一,为抢救危重症患者创造新的机会和可能,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与内科治疗、外科手术并列的第三种救治方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ICU病人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多数存在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需要大量药物或仪器设备进行强力的生命支持,而且转运途中及介入治疗过程中风险极高,意外事件发生率高,如此种种因素限制了介入治疗在危重症病人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无创正压通气镇静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对133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各种原因导致不配合无创通气的情况下,静脉泵入丙泊酚进行无创通气的临床资料。首先给予丙泊酚静脉注射进行镇静诱导,然后改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丙泊酚,根据Ramsay氏分级标准调整用量,观察镇静后患者无创通气的效果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无创通气的并发症等。结果 133例患者中,112例无创通气效果良好,生命体征逐渐稳定;21例失败,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失败原因分别为:镇静效果差,患者仍烦躁不安、通气效果差;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无改善;腹胀、呕吐、误吸、呼吸疲劳等。结论适度镇静可提高无创通气成功率和通气效果,避免有创机械通气带来的不良作用,在ICU严密监测下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早期机械通气气道保护下床旁急诊胃镜治疗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并昏迷患者救治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对1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昏迷患者实施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急诊胃镜引导下置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曲张静脉套扎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4例直接行曲张静脉套扎立即止血,12例在胃镜引导下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多数患者在2~10d内获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下床旁急诊胃镜治疗,对防止呼吸道误吸及纠正低氧血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超长时间心肺复苏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超长时间心肺复苏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广泛实行,尤其是基层医院,而有关超长时间心肺复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十分有限。但临床实践过程中,不少成功病例告诫我们应当重视超长时间心肺复苏。作者对进行了超长时间心肺复苏的35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呼吸道梗阻是吸入性损伤早期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伤后早期无明显梗阻迹象,但在水肿高峰期(8-24h)逐渐增重,并发严重上呼吸道梗阻,被迫行紧急气管切开,但此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并非易事。及时建立有效人工气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ICU于2008—09—2013—03对8例因火灾引起气道吸入性损伤并发严重上呼吸道梗阻患者,在气管插管失败的情况下,在呼吸气囊辅助下紧急实施了经皮气管切开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撤机成功拔除人工气道(包括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导管,本文统称拔管)失败原因的认识。方法:对2008-01-2010-12我院ICU病房31例机械通气患者通过撤机试验后拔管失败的38例次患者其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38例次拔管失败的原因有:气道保护能力、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障碍23例次(60.5%);呼吸肌功能因素6例次(15.8%);气道部分阻塞、狭窄5例次(13.2%);心功能不全3例次(7.9%);鼻腔大出血1例次(2.6%)。结论:拔管失败的原因与撤机失败的原因不同。拔管失败的原因多见于患者气道保护能力差、不能咳痰或上气道梗阻,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在通过撤机试验准备拔管前需仔细评估患者气道保护能力、气道分泌物清除能力、气道通畅情况及其他因素,以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配合纤支镜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并误吸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自发性脑出血并误吸的患者于入ICU后立即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下经纤支镜清除误吸物及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1h内完成操作。观察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2)、吸气峰压(PIP)变化。结果:36例患者均过程顺利,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较术前:吸氧浓度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明显好转,吸气峰压明显下降。经治疗无1例出现吸入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结论: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配合支气管镜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并误吸,对防止窒息、吸入性肺炎及阻塞性肺不张的发生,预防和纠正低氧血症,保证脑供氧,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