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北京市卫生局为规范动物致伤患者的伤口处理及狂犬病免疫预防工作,于2005年12月15日在北京18个区县指定45家医院设立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并实行24h接诊。北京市海淀医院为指定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所有医护人员均接受规范培训,持证上岗。为了解海淀医院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被动物致伤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减少因动物致伤带来的危害,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接诊符合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中的三级暴露患者共1120名,其中92例伤口给予一期清创缝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在心跳骤停复苏抢救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跳骤停抢救时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探索提高心跳骤停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通过经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穿刺置入电极导管,在起搏心电图或电极孚管激惹室性早搏引导下,定位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1例是创伤引起的心跳骤停、起搏成功;其余17例是随机选取心跳骤停的患者,其中1例起搏有效。结果该组心跳骤停的抢救心跳恢复7例;心跳复跳成功率为38.8%。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法对非室颤性心脏停搏的患者心内膜起搏配合心肺复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中使用心脏起搏术对复苏成功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如何判断采用临时起搏器的时机和看待其意义应该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涉及关节面的复杂跟骨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5月~2008年1月采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24例(28足),采用跟骨外侧入路,用跟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6~24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28例患者中优21例,良4例,中3例,总体优良率89%.结论 外科手术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固定对涉及关节面的复杂跟骨骨折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菁菁  陈莉  陈彬  杨柳  刘凯东 《护理研究》2023,(9):1686-1688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对肿瘤化疗病人支持性护理需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186例肿瘤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远程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分别于病人干预开始时、干预2个月、干预4个月调查病人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结果:干预2个月、干预4个月后,试验组心理需求、健康信息需求、病人照顾和支持需求、生理和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及支持性护理需求评分降低,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肿瘤化疗病人远程护理有助于降低病人的支持性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6年1月—2019年1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室性早搏(VPB)/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45.28±7.61)岁,男性占比61%,均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于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导管行激动标测,采用导管消融治疗。根据导管贴靠方式不同,分为“大弯法”导管贴靠组(36例)和“小弯法”导管贴靠组(64例)。分析导管消融治疗效果及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结果体表心电图QRS波群特征:均呈左束支传导阻滞,V1及V2导联呈rS型,Ⅰ、V5及V6导联呈R型,aVL导联呈R型或rsr型,aVR导联呈QS型或rS型。三尖瓣环游离壁VPB/VT分布于前侧壁26例(26.0%)、后侧壁41例(41.0%)、侧壁33例(33.0%)。“大弯法”与“小弯法”导管贴靠消融治疗均可实现即刻消融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建模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及放电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传导阻滞等并发症,临床较为安全。结论 应用“大弯法”及“小弯法”导管贴靠方式消融治疗三尖瓣环游离壁起源的VPB/VT安全有效,且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 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 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在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椎肿瘤、创伤、感染等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目的是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的正常序列和骨性融合,内固定的优势就在于矫正畸形、促进融合而利于早期康复。内固定对前路手术融合率的影响与前路手术的疗效及减压是否彻底、椎间是否融合有关。研究证实,螺钉的直径、几何形状、螺钉位置和进钉技术以及椎体的骨质状况与失败的发生直接相关。在脊柱重建过程中,移植骨常使用自体髂骨块和腓骨。但由于移植骨的获取而导致的并发症, 包括感染、血肿形成、神经损伤、髂骨骨折、腹腔内容物疝, 以及长期的供区疼痛,为避免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常采用同种异体骨和钛网取代自体骨移植,但同种异体骨移植又容易有融合率低和疾病传播的风险,所以钛网植骨作为一种新的置入方式逐步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脊柱爆裂骨折多发生于脊柱的胸腰段,对于无神经损害的爆裂型骨折,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议,而其手术适应症目前也存在多种标准.我科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临床上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Halo-vest架是目前唯一可三维维持颈椎稳定性的外固定支具[1],在急救转运、早期诊治、外科术前、术中和术后及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可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利于残存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椎间植骨融合及脊柱骨折愈合.Johnson等[2]研究显示其可限制各平面正常运动范围的96%.我院2002年5月~2007年8月共收治颈椎骨折脱位56例,其中23例有单侧或双侧小关节绞锁致使行牵引治疗仍不能复位,经采用Halo-vest架保护,一期行后前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