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 ln)强化的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强化G ln的肠外营养支持〔G ln1.5 m l/(kg.d)〕;常规组给予标准的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等氮供给,共8 d。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的IgA、IgG、IgM、CD4、CD8、血糖、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情况。结果(1)试验组ⅠgG、CD4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试验组营养支持5、8 d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3)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后,负氮平衡逐渐改善,转铁蛋白升高(P<0.05,P<0.01)。结论G ln强化的低热量肠外营养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障碍,增加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救治。方法该院从2002年1月~2005年6月先后确诊收治46例急性血管损伤的病人。结果由于及早手术,46例患者无一例死亡,8例因挤压严重坏死予以截肢,其余38例均成功治疗,收到理想疗效。结论临床血管损伤比较常见,需紧急处理以挽救病人的生命和肢体。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进展,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截肢率已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EDS)患者2例,并总结其中1例5代家系的情况,以增进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分析ED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家系成员的特点,就其发病机制及血管型EDS的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等方面复习文献。
结果:例1为动脉瘤样扩张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手术时发现血管脆弱易撕裂,术野渗血明显,术后再次出血死亡;例2为左髂动脉瘤破裂出血经介入治疗,病情暂时平稳,但术后多次复发。例2家系中5代13例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
结论血管型EDS是一类极为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血管合并症常导致患者灾难性后果;外科治疗并发症和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TGFβRII和Smad4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组织中TGFβ3RⅡ和Smad4的表达,以探讨血管瘤组织中两者的关系及其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结果示TGFβ3RⅡ和Smad4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呈低-中度表达,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均呈中—高度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提示TGFβ信号通过Smad4依赖形信号转导通路在退化期血管瘤中发挥作用,可抑制血管增生和促进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对2004年1~10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成传统手术组和腔内激光治疗组,每组30例。传统手术组和腔内激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4±18.4)min和(46.5±15.5)min;手术失血量分别为(110.1±40.7)mL和(10.7±12.5)mL;住院时间分别为(5.8±2.4)d和(3.8±1.3)d;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激光腔内治疗组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提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畸形组织中TGFβRII和Smad4的表达,以探讨血管瘤组织中两者的关系及其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结果示TGFβRII和Smad4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呈低~中度表达,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均呈中~高度表达,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提示TGFβ信号通过Smad4依赖型信号转导通路在退化期血管瘤中发挥作用,可抑制血管增生和促进内皮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顺行与逆行内翻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11例行内翻抽剥加点式抽剥治疗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4例行从内踝附近开始至隐股交界处方向的顺行抽剥(顺行组),277例行从隐股交界处开始至内踝附近方向的逆行抽剥(逆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酸胀情况及术后溃疡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顺行组隐神经损伤率及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逆行组(P0.05)。结论:顺行抽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在减少隐神经损伤和远期疗效方面优于逆行抽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近期再次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及术中有关问题。方法:回顾43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资料,对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甲状腺及周围组织残癌率为58.1%,说明再次手术很有必要,结论:甲状腺癌局部切除后再次手术必要,应在确诊后尽早实施。以防复发,对甲状腺肿瘤行甲状腺腺叶切除能预防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与腔内治疗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AAA)手术切除与腔内治疗的效果,探讨手术时机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多来进行手术治疗的5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传统手术切除组(37例)与腔内支架植入组(14例)围手术期及术后近期情况.结果 支架组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短于切除组(P<0.05),支架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切除组(P<0.01),但住院费用远较切除组高[(13.7±4.7)万元 vs. (3.4±0.7)万元].术后近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内支架治疗较为安全,创伤更小,患者恢复速度较快.但腔内治疗的费用目前仍过高,且远期疗效尚需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清 N-末端脑尿钠肽原(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9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分析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术后变化情况,比较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及无并发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 NT-proBNP 水平。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 NT-proBN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分别为5.268、8.173,P <0.05),术前血清 BNP 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r=0.776,P <0.01),与患者的 LVEF 呈反比(r=-0.472,P <0.05);术后第1天血浆 NT-proBNP 水平达到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P <0.05)),术后第3、5、7天逐渐下降。死亡和有并发症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水平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峰值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血浆 NT-proBNP 浓度能够反映心功能情况,术后血浆 NT-proBNP 水平早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术前及术后血浆 NT-proBNP 浓度升高对预测患者的转归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