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发现肝占位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因干咳至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检查发现肝脏肿物而到我院治疗。既往史:乙肝病史12年。专科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蜘蛛痣,无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坦,无腹壁浅表静脉曲张,未见胃肠蠕动波,腹壁柔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右肋下、剑突下未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MRI征象的权重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的影响,为乳腺肿块型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变125个(良性56个,恶性69个),术前或活检前行MRI扫描;计算肿块型乳腺病变的MRI形态学征象、血流动力学征象、分子功能学征象的权重因子以及125个肿块型乳腺病变的鉴定因子,分析权重因子大小与MRI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出现频率的相关性,将鉴定因子与病理结果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并计算良恶性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肿块型乳腺病变权重因子最大的MRI征象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1.0×10-3mm2/s(1.122),最小的是上升型曲线(-1.369).权重因子大小与征象在恶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正相关(r=0.67,P<0.05),与征象在良性病变中出现的频率呈明显负相关(r=-0.56,P<0.05).鉴定因子诊断肿块型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鉴定因子>1.575是诊断恶性病变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1%、94.6%.结论 乳腺MRI征象权重的确定以及建立在多参数标准化分析基础上且根据权重所得出的鉴定因子,有助于提高肿块型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腺淋巴瘤的术前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CDFI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学对照研究,并评价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①MS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多形性腺瘤呈延迟强化表现、腺淋巴瘤呈延迟排空表现,且二者双期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FI显示腺淋巴瘤的血供较多形性腺瘤丰富,二者的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上多形性腺瘤组织内黏液样和软骨样组织间质丰富,血管结构稀少;腺淋巴瘤组织内淋巴样间质成分丰富,淋巴间质中和被膜内外均有大量血管分布。④CT延迟强化征象对多形性腺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90.00%,延迟排空征象对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0.00%、100%;CDFI对二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0.00%和80.00%、83.33%。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及CDFI影像学表现特征均与其肿瘤病理学基础相符;MSCT双期增强扫描较CDFI对二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麻黄在缓解风湿性疼痛方面的作用。方法:对用麻黄治疗风湿性疼痛的两则医案进行分析。结果:对两则医案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麻黄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结论:麻黄是一味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在治疗风湿性疼痛方面可发挥较好的止痛作用。临床中医师应加强对此药的研究,充分开发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感兴趣血管选择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和纤维化灶CT灌注参数的影响,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CT灌注成像时选择替代感兴趣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对复发组(19例)和纤维化组(11例)进行CT灌注后,采用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内-颈内组)、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颈外-下颌后组)和颈外动脉-颈内静脉(颈外-颈内组)分别作为3组感兴趣血管测量复发组和纤维化组患者的灌注参数,研究其差异性;利用ROC曲线计算3组灌注参数对复发瘤的诊断效能.对所获数据的组间差异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CT灌注感兴趣血管颈内-颈内、颈外-下颌后、颈外-颈内组的复发组血流量(BF)M值分别为201.88、439.59、252.23ml· min-1·100g-1,纤维化组分别为98.96、180.50、106.55 ml·min-1·100 g-1;复发组血容量(BV)M值分别为6.71、12.39、6.70 ml/100 9,纤维化组分别为2.35、4.76、2.95ml/100 9;复发组平均通过时间(MTT)M值分别为1.66、1.50、1.56 s,纤维化组分别为2.13、1.96、1.79 s;复发组表面通透性(PS)M值分别为19.31、36.39、15.22 ml· min-1·100g-1,纤维化组分别为16.58、29.08、16.63 ml· min-1·100g-1;各组内复发组与纤维化组的BF、B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MTT及P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颈内-颈内组BF、BV、MTT、P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9、0.947、0.677、0.703;颈外-下颌后组分别为0.938、0.967、0.648、0.679;颈外-颈内组分别为0.861、0.890、0.641、0.656;分别与AUC的诊断阈值(0.5)比较,3组灌注参数BF、BV测量值的AUC值具有诊断效能(P值均<0.01).结论 用3组不同感兴趣血管进行CT灌注成像,BF、BV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及纤维化灶均具有鉴别诊断效能;3组不同感兴趣血管可相互替代完成鼻咽癌放疗后的CT灌注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乳猪放射线腮腺损伤的疗效和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示踪干细胞定向移植情况。方法:乳猪8只,雌雄不限,制成乳猪放射线腮腺损伤模型;穿刺针刺入髂骨骨髓腔,经过分离和培养获得BMSCs悬浮液;SPIO-PLL复合物的标记培养基与BMSCs共同孵育24h后备用;于SPIO标记的BMSCs灌注治疗腮腺前,以及第1~3次治疗后进行MR检查,分别测量腮腺及肌肉T2*WI信号强度。记录BMSCs治疗前后腮腺唾液流速以及腮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只乳猪腹泻,1只乳猪嗜睡,1只乳猪烦躁,整个实验中未见全身紫绀、抽搐而死亡等现象;相比较BMSCs治疗前,治疗后腮腺腺泡体积和数量稍增多,腮腺内单位面积中血管数目增多,经普鲁士蓝染色显示腮腺区存在散在的蓝色铁颗粒;BMSCs治疗前(150±48)μL/min的腮腺唾液流速与治疗后的(215±67)μL/min唾液流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26);BMSCs治疗前腮腺T2*WI信号强度与治疗后第1~3次腮腺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MSCs治疗前肌肉T2*WI信号强度与治疗后第1~3次肌肉信号强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SCs对治疗乳猪放射线腮腺损伤具有一定疗效,MR成像能一定程度地反映BMSCs在治疗腮腺损伤的移植情况。  相似文献   
8.
9.
【摘要】目的:探讨单一或联合不同影像学检查技术(乳腺钼靶、超声、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卫生经济学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了乳腺疾病患者55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钼靶、超声及MRI检查。计算钼靶、超声、MRI、钼靶和超声、钼靶和MRI及超声和MRI 6种影像学检查方案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并分析比较其卫生经济学指标(成本-效果比)。结果:钼靶、超声、MRI、钼靶和超声、钼靶和MRI及超声和MRI 6种影像学检查方案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62%、81.91%、94.03%、88.23%、92.66%及92.66%。6种影像学检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61、0.95、13.69、3.15、16.05、14.73。结论:超声诊断相对于其他5种影像学检查方案成本-效果比最低,是诊断乳腺癌经济有效的方法。但MRI检查诊断效能最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MRI检查可以得到更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S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复发和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鼻咽部鳞状细胞癌治疗前组46例、放疗后局部复发组26例、放疗后纤维化组17例(三组共89例)进行鼻咽部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各组病灶区局部的TDC和灌注参数特点及其差异,确定治疗前组病灶的灌注参数阈值并计算其对敢疗后局部复发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复发组之TDC形态与纤维化组明显不同。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BF、BV、PS值均高于放疗后纤维化组,MTT值均低于纤维化组,且各组灌注值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与放疗后局部复发组各灌注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咽癌治疗前组BF、BV、MTT和PS闳值分别为337.20ml·min·100g、10.18ml·100g^-1、3.89s和24.24ml·min^-1·g^-1,各阈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瘤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6.15%、9.615%、75.08%和57.69%,特异性分别为100%、100%、76.47%和76.47%。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和鼻咽癌灌注参数阈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