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托拉塞米与呋塞米的利尿作用,探讨托拉塞米在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置换病人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重症心脏联合瓣膜置换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托拉塞米组30例,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龄(54±s 12)a,围手术期中应用托拉塞米静脉注射治疗;呋塞米组30例,男性5例,女性25例,年龄(54±12)a,围手术期中应用托拉塞米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用手术前及手术后1,3,7,14d,24h尿中钾、钠、肌酐的含量。结果:手术后,2组24h尿钠、钾和肌酐含量均增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手术后3d起,托拉塞米组24h尿钾、钠含量低于呋塞米组,肌酐含量高于呋塞米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托拉塞米组10%(3/30),呋塞米组80%(24/30),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托拉塞米具有排钠又相对保钾的作用,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比呋塞米更加适合于重症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的围手术期利尿药物。  相似文献   
2.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2.0%,病死率为65%~75%[1],外科医生一直在寻找降低该并发症的方法.Lillehei等在1962年第一次完成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随后很多外科医生发现该术式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并且能降低术后左室破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hydrochloride,DEX)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60例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DEX组(D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由心外科监护室转入心外科病房术后观察室后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均于晚间行镇静镇痛治疗,C组于每晚21:00应用盐酸哌替啶(1 mg/kg)+盐酸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D组于每晚20:00应用微量输液泵恒速输注DEX(0.7μg·kg~(-1)·h~(-1)),至次日06:00停止输注,上述治疗方案连用3 d。记录2组患者应用镇痛镇静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情况及次数、术后严重疼痛情况、术后心房颤动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在D1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相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D1、D2时间点的PONV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相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快速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镇静镇痛安全有效,能减少患者PONV及快速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效果。方法 41例复杂先心病患者,于非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左侧、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本组中单纯夹闭上腔静脉行双向Glenn手术19例(非右心旁路组),22例在建立上腔-右心房旁路下进行(右心旁路组);术后1周,患者血氧饱和度由术前(68.4±8.2)%提高至(84.5±4.0)%(P<0.05),血红蛋白由术前(172.3±37.4)g/L降至(153.5±24.9)g/L(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7.4)h,颜面肿胀时间(4.2±1.7)d,且右心旁路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颜面肿胀时间均较非右心旁路组短(P<0.05);围手术期死亡2例,并发乳糜胸3例;随访3~72个月,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其余38例患者活动耐力较术前增加。结论对无法行心内畸形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双向Glenn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房间隔造口术(ASD)联合体外膜肺(ECMO)治疗ARD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寻找一条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静脉泵入脂多糖(LPS)方法制作成年绵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左心大动物模型5只,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房间隔缺损(1~2 cm),在应用体外循环机模拟静脉-动脉体外膜肺(VAECMO)工作状态下,对比观察在ASD闭合和开放状态下动物的外周血氧合情况和体循环状态,以及心脏功能情况,评价ASD分流对改善心肺功能的意义。结果:在闭合ASD的情况下,房水平分流消失,仅应用VA-ECMO辅助下可见动物吸入100%氧的情况下心率(HR):(108±17)次/min,平均血压(MAP):(49.3±13.5)mmH g,肺动脉压力(PAP):(28.9±12.7)mmH g,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45.2±9.2)N·S·M^-2·L^-1,外周动脉PaO2为(141.2±21.4)mmH g,SaO2:(96.1±1.3)%,氧合指数(PaO2/FiO2)为(353.0±53.5),心脏饱胀,运动幅度较小,显得无力;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打开ASD后房水平出现左向右分流,MAP:(68.2±16.1)mmH g,PAP:(18.1±7.8)mmH g,PVRI:(33.4±7.2)N·S·M^-2·L^-1,外周动脉PaO2明显上升至(169.3±18.9)mmH g,SaO2:(98.2±1.1)%,PaO2/FiO2为(423.3±47.3),心率(98±18)次/min,心脏运动幅度明显加大,心脏跳动显得轻松,体循环状态明显好转。与ASD关闭时比较,在ASD开放后MAP,PaO2,SaO2,PaO2/FiO2明显上升;PAP,PVRI明显下降。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间隔造口术联合VA-ECMO是治疗ARD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LVF)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COVID-19引起的重症ARDS合并LVF的患者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需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医疗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公民健康的严重疾病,如何有效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认为,心血管领域中多种疾病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等。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由日本学者Sakaguchi在1995年首次报道[1],是指一部分可以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分子的CD4+T细胞,其胞质中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实验通过热休克预适应产生热休克蛋白70,研究其是否对心脏移植中的供心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经热处理的R0h、R24h、R48h、R96h及R192h实验组。分别于移植后24h取出供心,测定供心中HSP70含量,同时测定受体血液中和供心组织中心肌酶学变化并观察供心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HSP70在R24h组中表达明显增高(P0.01),在R48h和R96h组中逐渐下降,在对照组、R0h组、R192h组表达无差异(P0.05)。同时,R24h组受体中的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浓度最低,供心的炎症损伤最小。结论:热休克预适应可能是一种临床中切实可行的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的方法。热休克预适应-HSP70-心肌保护作用之间存在时间-剂量-疗效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人工腱索置入的二尖瓣置换术后5年效果。方法:将术后随访>5年的行二尖瓣置换患者分为两组。组1患者二尖瓣置换同时行人工腱索置入;组2二尖瓣置换时保留全部或部分后瓣患者,每组各30例。将术后5年的超声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术前、术后各组间数据差别。结果:对于二尖瓣替换手术,人工腱索置入与保留瓣下结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有良好的改善,中期效果相当。结论:当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瓣下结构严重钙化,腱索、乳头肌与瓣膜重度粘连及融合导致其无法保留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人工腱索置入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房间隔造口术(ASD)联合体外膜肺(ECMO)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寻找一条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静脉泵入脂多糖(LPS)方法制作成年绵羊的ARDS大动物模型5只,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房间隔缺损(1~2 cm),在应用体外循环机模拟静脉-静脉体外膜肺(VV-ECMO)工作状态下,对比观察在ASD闭合和开放状态下动物的外周血氧合情况和体循环状态,以及心脏功能情况,评价ASD分流对改善心肺功能的意义。结果:在闭合ASD的情况下,未见房水平分流,仅应用VV-ECMO辅助下可见动物吸入100%氧的情况下心率(93±26)次/min,平均血压(MAP):(51.6±16.5)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压(PAP):(27.3±14.5)mmHg,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47.6±9.6)N·s·m^-2·L^-1,外周动脉PaO2为(134.2±21.3)mmHg,SaO2:(96.3±0.3)%,氧合指数(PaO2/FiO2)为335.0±53.3,心脏饱胀,运动幅度较小,显得无力;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打开ASD后房水平出现右向左分流,平均血压(MAP):(70.4±18.2)mmHg,PAP:(19.1±9.3)mmHg, PVRI:(32.1±8.1)N·s·m^-2·L^-1,外周动脉PaO2明显上升至(171.1±22.2)mmHg,SaO2:(98.2±0.3)%, PaO2/FiO2为427.5±55.5,心率(77±18)次/min,心脏运动幅度明显加大,心脏跳动显得轻松,体循环状态明显好转。统计学分析显示:与ASD关闭时比较,在ASD开放后MAP, PaO2, SaO2, PaO2/FiO2明显上升;PAP,PVRI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房间隔造口术联合VV-ECMO是治疗ARDS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COVID-19引起的重症ARDS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需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