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依托咪酯用于60岁以上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全身麻醉下行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缓慢推注芬太尼0.5~0.7μg/kg,2 min后Ⅰ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5~0.30 mg/kg;Ⅱ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直至患者BIS值降至40~60时停止给药并记录所用药量。术中Ⅰ组如出现呛咳、肢体活动,Ⅱ组当BIS值达到60或出现呛咳、肢体活动时记录当时BIS值,并追加依托咪酯(4 mg/次)。观察各时点的BIS值、是否出现呛咳体动反应、用药量、清醒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总用药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BIS值Ⅱ组低于Ⅰ组(P<0.01),应答及清醒时间Ⅱ组比Ⅰ组缩短(P<0.01),呛咳及体动率Ⅱ组较Ⅰ组少(P<0.05)。结论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可指导60岁以上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依托咪酯用量,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有助于减少呛咳体动反应,使患者及时清醒。术中BIS值维持40~60的范围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3.
赵向玲  冉庆  张魄 《内科》2009,4(4):562-563
目的探讨男女患胃癌的概率,各年龄组胃癌的检出率及胃癌分布情况。方法经胃镜检查16364例,对确诊胃癌8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年总检出率为5.28%。864例胃癌患者中男性631例,女性233例,男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胃镜检查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低.胃癌的检出率无明显下降和增高趋势。男性患胃癌概率高于女性(P〈0.05).青年人(〈30岁)女性略高于男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成年人的胃癌检出率明显增加。胃下部癌多于胃上部癌。  相似文献   
4.
对于上肢前臂手术的麻醉,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针刺寻找异感或搏动来判断定位,而神经刺激器则是利用电刺激器产生脉冲电流引起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颤搐,从而实现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塞是外科患者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引发术中或术后再梗塞而致患者死亡,也给麻醉带来困难。本文选择我院手术患者中合并心肌梗塞的病例18例,从麻醉管理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塞是外科患者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引发术中或术后再梗塞而致患者死亡,也给麻醉带来困难。本文选择我院手术患者中合并心肌梗塞的病例18例,从麻醉管理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或Ⅲ级择期髋关节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1~2μg/mL,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h),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1μg/(kg·min),S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维持BIS值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 min(T2)、切皮(T3)、骨膜剥离(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 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0.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0.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 min 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分别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Ⅲ级择期髋关节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各组均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1~2μg/mL,F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2μg/(kg.h),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1μg/(kg.min),S组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5μg/kg,维持BIS值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 min(T2)、切皮(T3)、骨膜剥离(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于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60 min和离开PACU时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和PACU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基础值相比,3组T1时MAP和HR均下降,T3、T4时,F、S组MAP升高,F组HR升高,R、S组HR降低(P<0.05);与F组比较,R组T3、T4时MAP、HR降低,S组T3、T4时HR降低;与S组比较,R组T3、T4时MAP降低(P<0.05)。R组与F组、S组比较,F组与S组比较,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拔管后即刻和拔管30 min OAA/S评分升高(P<0.01或P<0.05);R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S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术中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较另两者更佳。  相似文献   
9.
李洪瑞  冉庆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28-4129
目的 分析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加入医疗干预措施后对新生儿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 取某院产科于2008年5月~2011年5月间接产的孕妇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分娩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加用产时医疗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所生婴儿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所生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所生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所生新生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产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改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同时减少娩出胎儿的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产科接产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ERCP或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ERCP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观察组使用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血清TBIL、DBIL、AS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血清TBIL、DBIL、AST水平,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血清TBIL、DBIL、AS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ERCP联合PTCD胆总管支架置入胆管引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