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铁军  陈春元 《吉林医学》1999,20(5):302-302
1 病历摘要  女患,35岁,农民,住院号:23627。因上腹胀痛,餐后呕吐3个月于1998年4月3日入院。该患3个月前无何诱因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未予诊治,上述症状渐加重,并出现食欲减退、乏力。现餐后恶心、呕吐,呕出物为宿食,发生于进食后3h~4h。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既往13a前曾患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经系统抗结核治疗后痊愈。生化检查ALT471.4u/L,AST442u/L。余各项检查结果正常。上消化道钡透见十二指肠降段中下部管腔狭窄,通过钡剂呈线形,其上部肠管扩张。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AQP-5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收集48例结直肠癌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结肠癌17例,直肠癌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AQP-5在上述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结肠癌组织中癌细胞AQP-5(+)表达率为64.7%(11/17),其中高、中分化癌组织病例中,呈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33.3%,而8例低分化病例中,阳性8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表达差异显著(P<0.01)。直肠癌病变中癌细胞AQP-5(+)表达率为70.9%(22/31),13例高中分化病例中,阳性者6例,阳性率46.2%,18例低分化病例中16例呈阳性,阳性率为88.8%,二者具有差异(P<0.05);两种类型肠癌CD10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AQP-5有助于显示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Ala-Gln)对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及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总结1998年3月至2001年12月间胃癌全胃切除患者18例,其中行根治性全胃切除16例,扩大根治性切除2例(1例合并胰尾、脾切除;1例合并脾切除).术后给予TPN+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应用6~8天,观察并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T淋巴细胞测定,吻合口瘘,切口愈合情况,返流性食管炎,体重变化等.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无吻合口瘘、返流性食管炎,切口均甲级愈合,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LC),T淋巴细胞测定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15~21天,体重较术前虽没有明显增加,但无1例体重下降.结论术后应用Ala-Gln对防止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机体营养状态,促进创伤愈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3年8月~2008年7月应用吗啡控释片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12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术中、术后出血是肝脏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出血不仅可诱发肝功能衰竭,也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肝脏术中和术后出血,一直是肝脏外科的关注重点。对我院各种肝脏手术472例防治手术出血,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盐酸吗啡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吗啡控释片对中重度癌痛病人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50例不同种中重度癌痛病人,经一、二阶梯止痛失效后投给盐酸吗啡控释片,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总有效率100%,副作用为便秘,轻度头晕,恶心,呕吐,但可自行缓解或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盐酸吗啡控释片对中重度癌痛病人止痛效果明显,镇痛时间长,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临床上合理应用可做为中重度癌痛患者首选三阶梯止痛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品管圈提升护理人员操作技能和理论基础以及护士的服务意识,完善造口专科护理模式。方法:科室护士组成造口圈,运用柏拉图和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提出实施时策,检验文施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22.92%,与实施品管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与造口专科护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完善造口专科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 (An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随访的6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病理因素、组织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Ang-2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Ang-2表达率为70%;Ang-2表达与病理因素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x2=5.424,P=0.025);Ang-2高表达中低分化比例高(6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33.3%、16.7%和89.6%、50.0%、25.0%(x2=6.477,P=0.021).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结论Ang-2表达多寡与HCC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与病理因素无关;Ang-2高表达者生存期低.Ang-2是肝癌切除术后判定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关铁军  王斌  陈峰 《中国肿瘤》2013,22(4):304-307
[目的]研究血管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随访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3.3%.HIF-1α与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HIF-1α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1%,14.3%,0和84.9%,50.7%,23.3%.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04).[结论]HIF-1α高表达肝细胞癌生存期低,HIF-1α是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判定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药槐耳清膏具有抗肿瘤效应,但其对结肠癌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耳清膏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Boyden趋化小室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对MMP-9表达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槐耳清膏对HCT11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细胞共培养96小时后,槐耳淸膏的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10 mg/mL、20 mg/mL和30 mg/mL槐耳淸膏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为25%(P=0.025),42%(P=0.032)和67%(P=0.018)。槐耳清膏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11 mg/mL药物的抑制率为63%(P=0.01);槐耳清膏(8mg/mL和11mg/mL)处理后的肿瘤细胞中MMP-9的表达量下降(2.73±0.32 vs 4.8±0.36,P=0.02;1.46±0.25 vs 4.8±0.36,P=0.004);槐耳清膏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结论体外试验证实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和下调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