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考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治疗的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尿激酶,将注射用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按6 000 U/min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血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较对照组的83.33%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左心功能指标改善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NT-pro BNP和c Tn T水平降低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较多(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NT-pro BNP、c Tn T、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的预后,对早期识别高危HF患者,积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各国学者开展了大量有关HF预后判断的临床研究,其结果为降低HF患者未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包括临床参数和生物标志物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明显改善对未来HF事件的识别和风险分类;在亚洲急性心力衰竭(AHF)人群中,AHEAD评分可以有效地预测患者长期死亡率;较小的年龄、男性和更高的教育水平可作为返回工作的预测指标; 心肌梗塞后发生HF的患者癌症风险增加;不论治疗前心率如何,β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窦性心律HF患者的死亡率,住院前1个月内诊断的患者的呼吸困难更易缓解,出院后的生存率也更高;HF是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有效且持久的危险因素;HF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脏疾病或死亡以及肌酐清除率迅速下降的发生有关;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与HF患者更好的预后相关,在中年针对个体进行积极危险因素预防可降低未来HF风险;高盐摄入可明显增加HF的风险;接受了冠脉造影术患者的不良预后结局发生风险要明显降低;广泛的染色质重塑会增加HF的风险;高水平可溶性脑啡肽酶HF患者的全因、心源性和HF的复发住院风险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标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HbA1c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紧急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无复流发生具有预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在评估心功能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25例为冠脉造影正常的除外冠心病诊断的患者。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BNP水平、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BNP水平与不同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BNP水平随心衰加重而逐渐增高,与心功能呈正相关(r=0.72,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8,P〈0.05);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两组BNP无显著性差异(q=2.32,P〉0.05),保守治疗组与溶栓治疗、介入治疗组BNP浓度具有统计学意义(q-=4.25,P〈0.05)。结论:BNP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溶栓治疗与介入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转归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天津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且病历资料完整的AMI患者共197例,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HbA1C正常组、HbA1C升高组。结果HbA1C增高组糖尿病比例高于HbA1C正常组(P<0.05)。HbA1C增高组的患者Killip分级、病死率、并发症、随访心功能NYHA分级、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均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P均<0.05)。HbA1C增高组的治疗好转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HbA1C正常组(P均<0.05)。结论HbA1C与患者并发症、治疗期间心功能、治疗转归具有相关性,积极控制HbA1C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是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AMI)诊疗指南从诊断、治疗及二级预防等方面均作出了详细的指导。AMI的治疗原则即挽救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欧洲和我国指南部推荐积极采取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术或溶栓的再灌注,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国外研究证实,指南中推荐的常规用药在AMI治疗过程中的使用率与住院病死率与长期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与住院死亡有独立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不同治疗策略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老年NSTE-ACS患者共242例,随机分为早期保守治疗组和早期有创干预组,再根据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随访30天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评价不同TIMI危险评分对两种治疗措施的影响。结果: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天及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减少(P<0.05),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天及6个月TIMI危险评分高分组、中分组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随访同期早期保守治疗组(P<0.05),但低分组间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IMI危险评分高及中分组NSTE-ACS患者中,早期有创干预较保守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