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1年3月—2020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15例幽门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例纳入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早期胃癌5例。15例均为R0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5.2 min(35~78 min)。仅1 例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余14例术中及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和腹痛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1.3个月(1~106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或转移,未见幽门管狭窄。提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幽门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病灶后,利用超声内镜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层次,对病灶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消化道早期癌、癌前期病变、黏膜下肿瘤及宽基息肉的患者行EMR治疗。结果20例早期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者行EMR治疗,随访1-37个月,无1例复发及癌变,其中2例自行追加外科手术,术后病理均阴性。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8例,随访1-37个月,无1例复发。宽蒂息肉7例随访1-41个月,原部位无复发。术中并发出血2例、术后出血1例,均在内镜下或内科保守治疗止血成功。结论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癌前期病变、黏膜下肿瘤及宽基息肉等,是一种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高龄、合并有严重疾病及多次手术后不能再次外科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息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最佳治疗方法是内镜下切除术。内镜下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与穿孔,据报道,内镜切除术后出血率为1.6%~8.2%。出血并发症分术中和术后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时间不一,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于出院后,严重者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所以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的预防很重要。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防治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出血,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化科患者在就诊时选择无痛内镜检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静脉麻醉下实施无痛内镜检查和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诊治,医生可以更仔细地观察胃肠道的细微病变,更从容地进行内镜下治疗。医生可以对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做出更早期的诊断,患者也可接受更为舒适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