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005-01-17,峨山县岔河中学相继出现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为主的病例。接报后疾控部门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工作,证实为1起乙型流感暴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岔河乡岔河中学位于乡政府驻地,距峨山县城31km,全校有教职工31人,设初1~3年级9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15人,其中,男生223人,女生192人。共有学生宿舍32间约768m2,298张床位,住校生有374人,人均居住面积2·05m2,人均居住床位0·80个。学校为集中式供水,学校有一个食堂,教师及住校生在学校食堂集中就餐。2流行病学调查截止2005-01-18,岔河中学学生共发病109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流行性乙型病毒性脑膜炎的流行情况,科学分析近年来乙型脑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更加科学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玉溪市2001-2010年乙型病毒性脑膜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玉溪市共报告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68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为0.05/10万~0.58/10万,其中2003年报告发病数最多12例,发病率为0.58/10万,2008年仅报告发病1例。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每年秋季发病,发病年龄12岁以下儿童共报告45例,占总报告病例的66.18%。结论玉溪市近10年乙脑发病率较低,呈散在发病,病例以12岁以下儿童为主,应提高适龄儿童乙脑疫苗的接种率,加强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控制乙型病毒性脑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群EV71病毒感染状况,为防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对玉溪市峨山、新平县6个乡镇18个行政村人群按年龄分配随机调查。并对调查人群采集静脉血液标本进行EV71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788人,EV71病毒抗体(EV71-IgG)阳性率为41.37%,不同年龄组EV71-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4,P0.05),其中5~6岁人群阳性率最高为64.00%,1岁婴儿阳性率最低为20.65%;不同民族EV71-IgG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χ2=13.89,P0.05),彝族相对较高为46.67%,哈尼族最低为21.11%;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女性高于男性。结论玉溪市人群对手足口(EV71)病原普遍易感,做好人群手足口病防制仍然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玉溪市2005年儿童白喉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1-7岁儿童白喉免疫状况,2005年对玉溪市3个县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白喉血清抗体检测,从而科学评价儿童免疫接种质量,为有效控制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五苗的接种率调查考核,并采集被调查对象儿童的血清进行白喉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3县儿童669人,白喉抗体阳性率为94.77%,保护率为85.50%,抗菌素几何平均滴度(GMT)为0.12U/ml。结论玉溪市儿童接种百白破(DPT)三联混合制剂免疫后,取得较好的血清抗体的免疫保护,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儿童白喉的发病,同时也证实了玉溪市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是可靠的,为控制和消除当地白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玉溪市1~7岁年龄段儿童麻疹疫苗免后抗体产生和维持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被调查的670名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96.72%,几何平均滴度(GMT)1:1004.29,不同年龄段及区县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自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儿童免疫接种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1~7岁儿童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较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可靠,能有效地控制麻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2003年6月,玉溪市华宁县宁州镇小寨子村相继出现多例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现就调查结果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消除玉溪市免疫薄弱环节和免疫空白,以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该市根据《云南省防止脊灰野病毒输入引起疾病扩散应急扫荡免疫实施方案》于2006年6月26-30日在全市范围内对0-4岁儿童开展了一轮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应急扫荡免疫。结果全市应服苗人数128024人,实服苗人数125025人,报告服苗率97.66%。各县区报告服苗率本地儿童在95.11%-98.61%之间,流动儿童在97.51%-100%之间;“零”剂次儿童登记,本地儿童0岁组所占比例为98.87%,而流动儿童0岁组所占比例为59.79%,1岁以上占40.21%:现场非正式快速评估服苗率97.35%(294/302人),不同居住形式:本地儿童调查服苗率97.40%,流动儿童97.27%,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服苗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P〈0.05)。本地儿童零剂次比例为3.13%,流动儿童零剂次比例为11.8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0.05)。结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仍然是薄弱环节,是该市常规免疫工作的难点问题,也是消除脊灰野病毒输入的主要关注对象。因此,加强“零”剂次免疫儿童、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是继续维持无脊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华宁县1~10岁儿童接百白破三联疫苗免疫后的抗体产生和维持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华宁县1~10岁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率调查考核,同时采集被调查对象的血清进行白喉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210名儿童,阳性率为93.33%,保护率为89.05%,抗毒素几何平均滴度(GMT)为0.18 IU/ml.结论 华宁县1~10岁儿童接种百白破(DPT)三联混合制剂免疫后,取得较好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9.
1996~2004年玉溪市免疫接种数据报告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客观评价计划免疫接种率的真实水平。方法对估计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进行可信性分析,对各疫苗间累计应种数进行逻辑分析,用抽样调查接种率评估报告接种率的真实水平。结果1996~2004年玉溪市四种疫苗[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抽样调查接种率与监测报告接种率的结果相符;84个评价值中有66个可信,占78.6%,17个可疑,占20.2%,1个不可信,占1.2%。结论玉溪市计划免疫接种统计报告基本规范,结果可信,但应种对象数、接种完成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报或重报,接种率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基层应种对象掌握不全面,接种数据完整性及数理逻辑性存在问题,应对基层业务人员进行定期专项培训,进一步科学规范管理以全面改善接种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03年玉溪市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 ,对疾病发生与流行趋势的分析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 ,传染病的疾病谱也发生改变。为探讨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并为今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现将玉溪市2 0 0 3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按照《全国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