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两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2名专家进行咨询,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结果确立了包括临床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咨询能力、社会组织与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及职业态度、价值观、伦理决策等7个一级指标,包含评估、健康教育、专业技术操作等在内的33个二级指标,包含临床疾病康复指导、临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急危重症识别与抢救能力等在内的28个三级指标。该体系的专家权威系数为为0.858,判断系数为0.819,熟悉程度0.897。结论对于老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老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考核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状况,为指导老年住院患者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对426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总分≥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 <18.5 kg/m2(或血清白蛋白< 30 g/L)为营养不足.调查营养干预情况,分析营养风险与营养干预之间的关系.结果 426例老年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0.5%和55.2%,其中老年期痴呆患者(80.6%,)、恶性肿瘤(79.1%)、肺部感染或COPD(71.2%)和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肾功能不全75%)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426例患者中,199例(46.7%)接受了营养支持,其中有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75.8% (178/235),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19.9%(38/191).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尤其以老年期痴呆患者更为突出,但临床营养支持却存在不合理性.因此,对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的规范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换位教学在《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换位教学法在提高《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效果中的价值。方法对120名护生进行分组教学,其中试验组60例采用换位教学法,对照组60例采用单纯教师讲授。两组护生参加本研究学习成绩总体分布具有相似性,确保其研究条件具有可比性。课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的成绩优秀 良好(90%)明显优于对照组(67%),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对换位教学法的支持肯定评价态度(97%~100%)明显优于对照组(33%~47%),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换位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剂(安素)对高龄营养障碍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高龄长期卧床并伴有营养不良或进食困难患者50例,在原有饮食基础上,加肠内营养剂,对比肠内营养剂使用前及用后30 d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水平,从而评价使用肠内营养剂安素前后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及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使用安素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分别为(9.82±10.65)mg/L和(7.81±6.68)mg/L,P>0.05;使用安素前后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77.83±62.37)mg/L和(210.48±64.81)mg/L;(61.31±5.69)g/L和(64.69±5.08)g/L;(32.75±4.66)g/L和(35.67±4.82)mg/L,P均<0.001;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1.25±0.67)和(1.31±0.91);(4.21±1.46)和(3.95±1.34),P均>0.05。结论对于高龄伴有营养障碍的患者使用安素能降低炎性反应,明显提高患者蛋白水平,同时对血脂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身份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照顾者压力进行调查,为照顾者护理干预提供依据,以减轻照顾者压力,提高照护质量。方法运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自制照顾知识能力量表,对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100名不同身份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识字能力较差的照顾者,采取问答式调查;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视力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照顾者,自行填阅问卷。结果发出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其中家属40例,职业陪护60例。照顾者因身份不同,面临的压力有区别,中重度身心压力者家属比例75.0%,职业陪护66.70%,家属比例大于职业陪护;轻度压力家属比例22.5%,职业陪护33.3%,大于家属比例;极重度压力者家属比例2.5%,职业陪护0%;陪护轻度压力比例大于家属,没有极重度压力者。在发现患者安全隐患、防范走失、能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及一起娱乐方面,职业陪护比例<50%,家属比例>65%,陪护对安全照护病人方面压力大于家属。结论早期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照顾者因身份不同,面临不同压力,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减轻照顾者压力,提高早期老年痴呆住院病人的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改革前后住院病人满意度变化情况,以便给予与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开展前后老年科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变化.共收集361份满意度问卷,其中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活动开展前(2010.8-2011.2)112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活动开展后(2011.3-2012.3)249份.结果创建优质示范病房活动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住院病人满意度从活动前的90.7%提高至目前的97.4%.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可以提高老年科住院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方法 运用两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理论课程内容模块及条目,并计算各条目的重要性及变异系数。结果 确立了老年护理学基础、老年综合征、生理平衡与促进、老年综合护理4个模块及41个核心内容条目的课程内容,各变异系数均小于20%[(4.35±0.71),(4.63±0.57),(4.55±0.57),(4.67±0.55)]。专家对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评分为(4.54±0.62)]及总体特性各评价值均大于4。结论 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理论课程内容设置不仅突出了老年护理的专科特色,而且内容全面系统、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常白班排班模式在老年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设老年病科(二)病区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排班模式,责任护士实行3班轮换制度;(一)病区为观察组,实施责任护士常白班排班模式。4个月后对2个病房进行护理质量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责任护士知晓患者整体病情、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医护沟通、护患沟通、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P>0.05)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病房实行责任护士常白班排班模式更能保证病房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可行的护理工作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护理专家对老年专科护士认证的观点。方法自制访谈提纲,对14名老年护理专家进行一对一访谈。结果14名专家认为应设置老年专科护士培训的基本准入条件,上岗前需要接受系统的老年护理学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试,老年专科护士注册后需进行再认证,但在再认证周期上分歧较大。结论老年护理专家对老年专科护士认证的观点较统一,建议设置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准入条件,培训完成后由权威机构组织考试和认证,并对再认证时间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鼻饲护理,实验组行吞咽治疗仪与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拔管率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行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拔管率,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