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冠脉残余病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院老年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60岁患者31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62(65±42)个月。应用SYNTAX积分系统定量判定PCI后残余病变,即残余SYNTAX积分(Residual SYNTAX score,rSS),简单线性回归分析rSS与基线SYNTAX积分(baseline SYNTAX score,bSS)的相关性。比较所有发生再次血运重建患者与未发生再次血运重建患者的基本资料,逐步回归分析rSS与总体血运重建的相关性。根据rSS水平进行3分组,即完全血运重建(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组(rSS=0),rSS低分组(08),比较不同rSS分组间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累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rSS与bSS呈直线相关性,并且rSS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rSS分组间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累积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rSS高分组与rSS低分组和CR组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而rSS低分组与CR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残余病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残余病变较重患者(rSS>8)比残余病变较轻(0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伐布雷定治疗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25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2.5~7.5 mg,2次/d)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伊伐布雷定治疗后,患者心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73.3±8.2)次/min vs.(96.9±9.2)次/min,P<0.001]。25例患者中11例患者的心功能改善,16例呼吸困难患者中14例症状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峰速、收缩期肺动脉压、下腔静脉内径均显著改善(P均<0.05),左心房前后径和右心室前后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均>0.05)。1例患者应用伊伐布雷定后出现光幻视现象,减量后光幻视症状消失,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对于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常规药物治...  相似文献   
3.
何晓全  范琰  刘梅林 《心脏杂志》2014,26(2):236-238
近年来,炎症反应标志物降钙素原(PCT)引起关注,本文对PCT及其在冠心病尤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EBU系列指引导管行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PCI) 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及平谷区医院心内科应用EBU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影像资料和术后恢复情况,对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 25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均存在右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有对右冠状动脉行PCI的指征。所有患者均经桡动脉入路使用EBU指引导管行PCI。25例患者的EBU指引导管全部输送到位,经调整进入右冠状动脉开口,EBU导管使用的成功率为100%。25例患者全部行右冠状动脉PCI,24例成功,PCI成功率为96%,无患者出现指引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应用EBU指引导管行右冠PCI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作为部分经选择患者行右冠复杂病变PCI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冠心病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冠心病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导致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本文结合国外心血管疾病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临床试验结果及相关指南,参考我国心血管疾病相关指南和共识,对中国冠心病的防治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病人应用他汀类药物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老年病人1230例。根据ALT水平将入选病人分为ALT升高组(ALT>40 U/L)与ALT正常组(ALT≤40 U/L),比较2组病人基本资料,合并症,合并心血管用药及其他肝脏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LT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 ALT升高组79例(6.4%),其中ALT>120 U/L(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5例(0.4%),ALT正常组1151例(93.6%)。2组在性别比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口服抗凝药及利尿剂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33,95%CI:1.168~4.641)、合并OSARS(OR=3.471,95%CI:1.907~6.316)、服用β受体阻滞剂(OR=1.911,95%CI:1.108~3.293)及口服抗凝药(OR=3.638,95%CI:2.020~6.549)与ALT升高有关。ALT升高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ALT正常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与20 mg/d,瑞舒伐他汀钙5 mg/d与10 mg/d引起ALT升高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老年病人中,男性、合并OSAHS及合用β受体阻滞剂、口服抗凝药病人ALT升高的风险增加,且合并AST、GGT及DBIL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