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构建一种携带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方法】首先构建携带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基因的穿梭质粒pAAV—sTRAIL.将穿梭质粒共转染入HEK293细胞中.采用细胞内质粒DNA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8TRAIL。以噬斑分析法筛选单克隆重组腺相关病毒;PCR法鉴定阳性重组腺相关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病毒;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病毒颗粒数及纯度,噬斑分析法测定病毒感染滴度;Westem blot检测rAAV—sTRAIL在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sTRAIL,制备的病毒纯度好、滴度高,且在293转导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sTRAIL。【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8TRAIL.为研究TRAIL抗肿瘤细胞效应及临床应用提供先进的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肝癌发病机制及细胞周期调控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PCR及Westem blot技术检测MIF和Cyclin D1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化学合成MIF siRNA,将PLC细胞和HepG2细胞分成对照组、MIF siRNA 50 nmol/L干预组、MIF siRNA 1130 nmol/L干预组,脂质体法转染肝癌细胞PLC和HepG2,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MIF siRNA干扰后MIF和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MIF和Cyclin D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825±0.13和0.843±0.104;MIF和Cyclin D1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癌旁组织的(7.31±1.85)倍和(4.27±1.05)倍,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MIF=15.5,P<0.01;fCyclin D1=87.5,P<0.01).应用小RNA干扰技术转染PLC和HepG2肝癌细胞后MIF mRNA分别下调71.2%±7.2%、87.4%±2.9%、74.3%±8.9%、88.4%±4.6%(FPLC=315.5,P<0.01;FHHepG2=201.2,P<0.01);MIF蛋白分别下调为0.33±0.03、0.11±0.02、0.81±0.08、0.36±0.02,并呈剂量依赖关系(FPLC=43.9,P<0.01;FHepG2:133.4,P<0.01).伴随MIF mRNA和蛋白的表达F调Cyclin D1 mRNA分别下调68.2%±3%、78.1%±1.4%、65.8%±4.7%、77.3%±2.6%(FPLC=1569,P<0.01;FHepG2=480.4,P<0.01);Cyclin D1蛋白下调0.28±0.06、0.15±0.03、0.44±0.04、0.13±0.02,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干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LC=35.5,P<0.01;FHepG2=114.7,P<0.01).结论 MIF和Cyclin D1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MIF可能在转录水平调控Cyclin D1的表达,并促使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周期检测点,继续增值和分化,导致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手辅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老年肥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手辅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肥胖患者20例,以及同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5例,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均行一期吻合;手辅式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体温恢复快、排气早、术后住院时间短、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手辅式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辅式腹腔镜组手术切除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总数及术后并发症与开腹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辅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应用于老年肥胖患者,具侵袭性小、操作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头部囊性肿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例胰头部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上腹饱胀不适及黄疸为胰头部囊性肿瘤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术前超声检出率为80%(12/15),CT检出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及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后并发症率53.3%(8/15),随访率86.7%。结论对胰头部囊性肿瘤,术前CT或MRI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非常重要,根据上述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骨桥蛋白基因沉默对肝癌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小于扰RNA(siRNA)沉默骨桥蛋白(OPN)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于体外化学合成针对OPN序列特异性的舣链RNA(dsR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CC LM3),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PN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通过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q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siRNA特异性转染HCC-LM3细胞OPN mRNA水平下降84.7%,蛋白水半下降81%(P<0.5);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下降(1.91个对比5.40个,P<0.01);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减少(13.5个对比33.4个,P<0.05),阴性对照组的OPN mRNA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个对比33.4个,P>0.05).结论 沉默OPN基因表达-口J在体外阻遏肝癌侵袭.  相似文献   
6.
薏苡仁酯对结肠癌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薏苡仁酯对结肠癌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4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在培养基中给予5,10,20mg/L薏苡仁酯处理。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4组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作用24h后,B,C,D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6.43%,22.51%,31.24%,呈剂量依赖关系,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给药后24hD组细胞G0~G,期比例较A组增高,S期细胞比例较A组降低(P〈O.05);D组24,48h凋亡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酯可在体外直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在结肠癌中药防治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胰腺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中MIF和Cyc-lin D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胰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9例胰腺癌组织中MIF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和50.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病例中MIF表达率分别为69.2%、94.7%、96.4%、100%,Ⅰ期与各期之间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表达率分别为30.8%、47.4%、33.3%、68.8%.Ⅰ期表达率与Ⅲ、Ⅳ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F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P<0.05).伴淋巴结转移病例中MIF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97.5%和62.5%)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肿瘤组织(81.6%和4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肝转移的胰腺肿瘤组织中MIF表达率高于无肝转移组织(100%:85.9%,P>0.05),CyclinD1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组织(66.7%:46.5%,P<0.05).高、中、低分化组胰腺肿瘤组织中MIF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73.8%、96.2%和28.6%、45.2%、76.9%,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F和CyclinD1过表达与胰腺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和肝转移及组织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伴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式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对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腹腔镜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小于扰RNA(siRNA)沉默骨桥蛋白(OPN)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于体外化学合成针对OPN序列特异性的舣链RNA(dsR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CC LM3),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PN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通过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q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siRNA特异性转染HCC-LM3细胞OPN mRNA水平下降84.7%,蛋白水半下降81%(P<0.5);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下降(1.91个对比5.40个,P<0.01);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减少(13.5个对比33.4个,P<0.05),阴性对照组的OPN mRNA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个对比33.4个,P>0.05).结论 沉默OPN基因表达-口J在体外阻遏肝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小于扰RNA(siRNA)沉默骨桥蛋白(OPN)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于体外化学合成针对OPN序列特异性的舣链RNA(dsR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CC LM3),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PN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通过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q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siRNA特异性转染HCC-LM3细胞OPN mRNA水平下降84.7%,蛋白水半下降81%(P<0.5);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下降(1.91个对比5.40个,P<0.01);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减少(13.5个对比33.4个,P<0.05),阴性对照组的OPN mRNA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个对比33.4个,P>0.05).结论 沉默OPN基因表达-口J在体外阻遏肝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