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3例肺动脉高压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加深人们对3种类型肺动脉高压的认识.方法 对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09年收治的3例肺动脉高压原因待查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第1例患者因阵发性心房颤动行2次射频消融术,术前肺动脉压正常,术后逐渐出现肺动脉高压,经心脏彩超证实存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 LM)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严重并发症之一,生活质量降低,预后差。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L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例NSCLC-L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为肺腺癌,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mutations,m),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59岁-64岁,平均年龄61.3岁,主要临床表现及查体:头痛(3/3)、头晕(3/3)、恶心呕吐(3/3)、癫痫(2/3)、复视(1/3)、听力下降(1/3)、脑膜刺激征(3/3)。出现症状到LM确诊时间为1个月-4个月(平均2.3个月)。除了1例肺癌和LM同时诊断,2例分别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和化疗进展后出现LM,肺癌到LM平均确诊时间为8.5个月。3例患者脑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均显示软脑膜线性强化;3例脑脊液中找到癌细胞,其中2例行EGFR检测,均为EGFR 21外显子L858R突变。2例患者接受TKIs治疗,症状好转,其中1例联合替莫唑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达4.9个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为13.9个月。结论EGFRm肺腺癌可能易出现LM;NSCLC-LM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TKIs联合替莫唑胺可能是EGFRm-NSCLC-LM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气道高反应中血管活性肠肽及受体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 (VIP)在气道高反应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 5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组 ,每组 5只 ,分别为非应激对照组 (A组 )和臭氧攻击第 1天组 (B0组 )、第 2天组 (B1组 )、第 4天组 (B2 组 )、第 8天组 (B3 组 ) ,每天 1h。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VIP含量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肺内VIP受体 1(VIPR1)mRNA表达 ,并用原位杂交法观察VIPR1mRNA阳性细胞在肺内分布。结果  ( 1)随臭氧应激时间延长 ,肺组织匀浆中VIP浓度逐渐增高 ,于第 4天达峰值 ,之后逐渐下降 ,第 8天降至正常水平 ;( 2 )肺组织匀浆中VIPR1mRNA表达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双向变化 ,随应激时间的延长 ,表达逐渐增强 ,应激第 2~ 4天达到峰值 ,之后逐渐下降 ,应激第 8天降至正常水平 ;( 3)A组肺间质、支气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均有VIPR1mRNA表达 ,分布均匀。应激第 2~ 4天 ,阳性细胞呈斑片状集中于气管、血管周围染色强度增加 ,肺泡腔内亦可见阳性染色细胞 ,至臭氧应激第 8天 ,阳性染色细胞减少。结论 VIP由VIPR1介导参与气道高反应性形成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39岁,主因"活动后气促4个月余,加重2周"来我院就诊。患者4个多月前妊娠期间出现活动后气促,休息5~10 min可缓解,夜间可平卧入睡,未引起足够重视,半个月前于某医院产检时,诊断为妊娠合并心功能不全,当日急行剖宫产。产后患者仍诉活动后气促,吸氧2 L/min,指尖血氧饱和度96%~99%,停止吸氧后指尖血氧饱和度降至90%~94%。  相似文献   
5.
2019年11月8—10日,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间质性肺疾病学术会议在江苏省南京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819名代表注册参会,实际到会近千人,会议来稿310篇。自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成立以来,迄今已举办了6次全国学术会议,我国间质性肺疾病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该领域已经越来越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次会议讨论决定自2019年起改为每2年举办1次间质性肺疾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30 min和120 min的自主呼吸试验(SBT)持续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有创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有创通气的AECOPD患者应用SBT的临床资料,根据试验持续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30 min组和120 mi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各项试验前评价指标、试验成功率以及两组试验成功者48 h重新插管率、有创通气和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和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 收集90 例患者资料,30 min组42 例,120 min组48 例.两组基础情况和试验前评价指标相仿;两组试验时压力支持水平(△PS)分别为(7.8±1.2)cm H2O和(7.7±1.0)cm H2O;两组试验成功率分别为69.0%和66.7%;两组试验成功者48 h重新插管率分别为6.9%和3.1%,有创通气时间分别为(6.6±4.9)d和(9.3±7.5)d,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6±5.8)d和(12.6±7.8)d,住ICU时间分别为(11.4±7.1)d和(14.9±9.2) d,住院时间分别为(25.8±14.2)d和(26.7±11.6)d,VAP发生率分别为3.4%和9.4%,院内病死率分别为10.3%和3.1%.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BT成功的AECOPD患者,30 min和120 min对有创通气撤离的影响相似,对AECOPD患者进行SBT,30 min可考虑作为常规的试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在呼吸衰竭救治方面长期落后的状况,项目系统地对呼吸衰竭发病中的关键环节,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方法与治疗策略进行研究,作出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提出"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并创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提出针对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功能不全的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新观念;研发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种新型无创通气面罩;创制具有气道动态萎陷特性的肺模型,证实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作用途径;最早在国内建立系统的膈肌肌力和耐力测定方法;证实水通道蛋白1(AQP1,aquaporin1)是肺内液体转运的关键调控点;以前瞻性研究发现抑郁可显著增加COPD急性加重风险;主持制订中国第一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和《AECOPD的机械通气指南》。以多种形式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治疗与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在呼吸衰竭救治方面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本项目从呼吸衰竭发病中的关键环节,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技术、方法与治疗策略,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作出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提出"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并创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疗法;提出针对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功能不全的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新观念;研发并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种新型无创通气面罩;创制具有气道动态萎陷特性的肺模型,证实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作用途径;最早在国内建立系统的膈肌肌力和耐力测定方法;证实水通道蛋白1(AQP1,Aquaporin 1)是肺内液体转运的关键调控点;以前瞻性表明发现抑郁可显著增加COPD急性加重风险;主持制定我国第一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和《AECOPD的机械通气指南》。以多种形式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治疗与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
无创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不经治疗的PE病死率为20%~30%,诊断明确并经积极治疗者病死率则仅为2%~8%。PE的栓子最多见的是血性栓子,即肺血栓栓塞(PTE)。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临床怀疑PTE的患者,通过血浆D-二聚体测定、血气分析、胸片、下肢及心脏超声、胸部螺旋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