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TCA加支架治疗,其中50例抽取骨髓40ml,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不做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作为对照组。8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均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另3例未完成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随访无明显不良反应,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量增加。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显著改善,峰值LVEF和WMSI与基础状态LVEF和WMSI的差值在治疗前后相比,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6个月~2年的临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安全性,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显示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24小时平均脉压与年龄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24h平均脉压(24hPP)随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左室结构与功能相关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同阶段的检查结果与心脏结构、功能关系。方法 通过对 2 2 6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对比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平均室壁厚度和左室心肌质量等参数冠心病各组较正常组有增加的趋势而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 ,收缩功能参数与心室结构变化有关 ;舒张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随心肌损害加重而减低 ,舒张功能参数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损害也同样大。结论 冠心病人出现心室重构 ,收缩、舒张功能逐渐恶化。因此 ,控制心室重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03年3月以来,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PCI治疗后2周内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或PCI治疗.其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0 mL, 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作为对照组,经冠状动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8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29例治疗组患者和22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静态及动态心肌核素显像检查.结果 细胞治疗组患者临床随访无明显副作用,心功能明显改善,运动耐力增加.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示左室射血分数(术前27.00%±0.89%,术后6个月36.80%±0.58%,术后2年40.94%±0.58%,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术前1.55±0.05,术后6个月1.32±0.03,术后2年1.24±0.02,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显著改善,峰值射血分数(EF)与基础状态EF的差值(术前0.88%±0.54%,术后6个月15.06%±0.43%,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P<0.01)及WMSI和基础状态WMSI的差值(术前0.07±0.02,术后6个月0.19±0.02,术后2年0.15±0.01,术后6个月、2年与术前比,P均<0.01)治疗前后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与静态心肌核素显像提示梗死和缺血面积减小,存活心肌增加.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2年的临床观察无明显副作用,具备安全性,并显示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对心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方法: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或急诊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加支架置入]后2周内行择期介入治疗.84例中50例作为细胞治疗组,抽取骨髓40 ml, 提取BM-MNCs,经冠状动脉注入;另34例作为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20 ml的0.9%氯化钠溶液.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周(平均9.5 d)时(择期介入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于发病6个月和1~5年时复查;并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细胞治疗组患者5年临床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6个月复查时,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I)等心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细胞治疗组WMSI、LVEF、ESVI、CI等指标及负荷状态下WMSI(△WMSI)、LVEF(△LVEF)均较对照组改善得更明显(P<0.01);5年超声心动图复查时,细胞治疗组EDVI、CI及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BM-MNCs治疗对梗死后心功能有长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 77名学生临床英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医学基础课程期间英语学习对临床课程学习的影响程度 ,学生对临床课程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为进一步广泛开展临床英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77名学生临床英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医学基础课程期间英语学习对临床课程学习的影响程度,学生对临床课程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为进一步广泛开展临床英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室功能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左室功能关系。方法 通过24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和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心功能数值的分析,对比不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心肌质量、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射身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随着安然无恙太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舒张功能参数A/E比值增加与冠状程度相一致。结论 冠心病人早期即可出现心脏结构和左室功能的改变,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加重和累及血管的增多而增加;收缩功能的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有关,但累及因管多少关系不明显。A/E比值反映左室舒张功能最为敏感。另外,血管狭窄<50%的病人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冠造、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平板运动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胸痛综合征或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23例,均作冠造、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平板运动心电图检查,比较阳性率。结果:冠造、心电图及平板运动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明显优于超声心动图。结论:静息状态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