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化疗方案加芩部丹片对复治肺结核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牵头开展的芩部丹治疗复治肺结核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2313610)的复治结核病患者,共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H-R-Z-E-S/6H-R-E+芩部丹片,93例)和对照组(2H-R-Z-E-S/6H-R-E+安慰剂,8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咳嗽、咳痰、胸痛、潮热、颧红、盗汗、口渴、咽干共8个临床症状积分)和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共9个维度的评分)的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改善中医证候的有效率为91.4%(85/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10,P=0.012)。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潮热、颧红、盗汗、咳痰、口渴、咽干6项症状积分改善的有效率分别为83.9%(78/93)、71.0%(66/93)、86.0%(80/93)、84.9%(79/93)、80.6%(75/93)、87.1%(81/93),均高于对照组[68.2%(60/88)、53.4%(47/88)、73.9%(65/88)、70.5%(62/88)、54.5%(48/88)、65.9%(58/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415,P=0.013;χ 2=5.943,P=0.015;χ 2=4.195,P=0.041;χ 2=5.516,P=0.019;χ 2=14.144,P<0.001;χ 2=11.391,P=0.0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健康变化、生理机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的4项SF-36评分的平均秩次分别为98.58、99.03、102.27、100.47,均高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82.99、82.51、78.69、8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87.000,P=0.027; U=3345.000,P=0.028; U=3009.000,P=0.002; U=3211.000,P=0.012)。结论 芩部丹片有助于改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年龄、病程及肺部X线表现与中医证素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中医治疗。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等18家结核病定点医院确诊的且自愿接受本研究调查方案的740例问卷有效的MDR-PTB患者;排除年龄、病程、肺部空洞、病灶累及情况等临床特征(观察项目)信息资料不符的患者后,共纳入615例患者。调查问卷为完成“十二五”传染病专项耐药肺结核中医药项目课题时专家组所讨论确定,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等)、临床相关资料(既往症状、就诊时症状、病程、肺部空洞、病灶累及情况等),以及症情评判等内容;共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收回850份,有效740份,有效率为87.06%。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探讨观察项目与中医证素间的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 本研究入选患者中医证素判定由高到低分别为阴虚[55.1%(339/615)]、气虚 [54.0%(332/615)]、痰浊[26.7%(164/615)]、火热[26.3%(162/615)]和阳虚[15.0%(92/615)]。有气虚、阴虚和阳虚病性证素患者的中位年龄(四分位数)[M(Q1, Q3)]分别为40.0(28.0,51.0)、40.0(28.0,50.0)、45.0(28.0,53.0)岁,明显高于无气虚、阴虚和阳虚患者[分别为34.0(25.0,47.0)、34.0(26.0,48.0)、36.0(26.0,49.0)岁](Z=8.944,P=0.003;Z=8.043,P=0.005; Z=5.185,P=0.023),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气虚的程度会进一步加重[分别为:轻者38.0(28.0,51.0)岁;重者45.0(29.0,53.0)岁](Z=6.350,P=0.042)。有气虚和阳虚病性证素患者的病程[分别为24.0(8.0,60.0)、28.0(11.0,68.0)月]、最大空洞直径[分别为1.5(0.0,3.0)、1.5(0.0,3.0)cm]明显长于无气虚和阳虚患者[分别为18.0(5.0,39.8)、18.0(6.0,48.0)m;1.3(0.0,2.4)、1.5(0.0,2.6)cm](Z=8.642,P=0.003;Z=17.954,P<0.001;Z=4.191,P=0.041;Z=6.709,P=0.010),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气虚和火热的程度进一步加重[分别为:轻者27.0(8.5,59.0)m,重者28.0(11.0,72.0)m;轻者12.5(5.3,39.3)m,重者26.0(12.0,60.0)m](Z=12.725,P=0.002;Z=6.997,P=0.030)。有火热患者的空洞发生率[分别为79.6%(129/162)]明显高于无火热患者[70.0%(317/453)](Z=4.869,P=0.031)。结论 MDR-PTB患者阴虚患者最多,通过辨别年龄、病程、空洞发生率及最大空洞直径与中医证素间的差异,可有助于指导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中医证素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以探究IPF不同证素与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之间的可能关联。方法:纳入IPF患者,通过临床实践、查阅文献、预调查后制定IPF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现场问卷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明确患者的证素。检测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CA153、CA199水平,比较不同证素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结果:共收集79例IPF患者的资料,选取频率10%的证素进行分析,包括病性证素气虚、痰浊、阴虚、血瘀、热、阳虚、燥,病位证素肺、肾、脾、心。①在病性证素中,各证素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位证素中,各证素患者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病性证素中,与阳虚证素相比,气虚、痰浊、阴虚、血瘀、热、燥证素患者的CEA、CA125水平降低(P0.05);在病位证素中,各证素患者的CEA、CA125、CA153、CA19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F患者的中医证素与免疫指标之间未见明显的相关性。阳虚证素与IPF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5.
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治疗IPF的作用机制和现存问题进行综述。中药可通过氧化/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及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能改善IPF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