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5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土表土层灭螺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土表、土层灭螺效果。方法现场采用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喷粉组)进行土表、土层灭螺试验,同时与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喷洒(喷洒组)作平行比较。结果现场试验显示施药后喷粉组土表、土层钉螺3、7、15d钉螺死亡率均低于喷洒组,30d后两组钉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药30d后,喷粉组土表、土层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64%和73.14%,喷洒组土表、土层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57%和79.11%。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喷粉土表、土层灭螺效果均与可湿性粉剂喷洒相当。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疫情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管理信息系统(Schistoso mias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MIS)是由人、计算机网络等组成的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统计输出应用系统[1].血吸虫病疫情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和疫情地图两大部分,尤其是图形管理难度较大.SMIS在文本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将疫情地图纳入系统,以荆州市的市、县、乡三级的文本和图片资料数据,解决了用户通过广域网管理、查询各级的疫情数据、疫情地图和统计分析图形,输出、打印查询结果,系统开设的"血防论坛"窗口,供用户间交流与讨论血防工作,为各疫区管理疫情和制定决策提供可视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模式,荆州市于 2003 ~2006年,组织所辖 8个县(市、区)在不同疫区,各办1个"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试点".试区38个村共投资6 702万元,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防治效果显著,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经济收入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1992-2001年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期间,湖北省荆州市血吸虫病的防治效果,并观察该项目结束2年后疫情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纵向调查方法,收集整理1992-2003年荆州市8个县(市、区)人畜查病、治病、扩大化疗、查螺、灭螺和健康教育等年报资料,利用u检验进行疫情动态分析。 结果 2001年荆州市血吸虫病患者(77 009例)比1992年(140 438例)下降了45.2%,其中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63和1 032例)分别比1992年(244和1 841例)下降74.2%和43.9%;人群平均感染率由1992年的7.8%降至4.7%;防治前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864,P<0.01)。2001年感染血吸虫的耕牛(3 454头)比1992年(8 035头)下降了57.0%,耕牛平均感染率亦由1992年的7.9%降至2001年的3.7%,防治前后耕牛平均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338,P<0.01)。2001年钉螺面积(19 368 hm2)比1992年(25 395 hm2)下降了23.7%。项目结束2年后,2003年急性血吸虫病例100例,比1992年下降了59.0%,但比2001年上升了58.7%。人群平均感染率上升至8.4%,比1992年和2001年分别上升了7.7%和78.7%(u=6.453、34.804,P<0.01)。耕牛平均感染率为6.5%,比1992年下降了17.7%,比2001年上升了75.6%(u=3.061、5.894,P<0.01)。钉螺面积上升至32 853 hm2,比1992年和2001年分别增加了29.3%和69.6%。 结论 人畜同步化疗可在短期内控制疫情和传播,项目结束后疫情发生反弹,甚至高于项目开始前的疫情水平。  相似文献   
5.
综合治理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2003~2007年选择湖北省公安县花基台荆江分洪区5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第1阶段(2003~2005年)在实施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免费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同时,结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开展血防综合治理。第2阶段(2006~2007年)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经济作物或棉稻、油稻轮作。结果通过连续5年2个阶段综合治理,第1阶段居民和耕牛感染率分别降至1.05%和2.69%,分别下降了97.29%和80.06%(2χ=276.649 3、27.364 6,P均〈0.01),无12岁以下儿童新感染和急性血吸虫病发生,钉螺感染率降至0(2χ=7.145 1,P〈0.01);第2阶段居民感染率降至0.21%,下降了99.46%,病牛数减少到0,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钉螺面积下降98.02%,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牛的分布与活动规律,摸清牛的使用和管理现状,掌握养牛农户对淘汰牛、以机代牛政策的意向,为控制牛传染源提供决策依据,2009年6月~9月,由国家疾控中心资助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防所指导,荆州市血防所组织由国家疾控中心负责的省部联动联系点的公安县、监利县血防所,开展了养牛户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人血防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住院病人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以及对血防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方法调查以随机问卷式与查阅病历相结合。结果患者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9.0%、86.2%,其中农民与职员之间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P〈0.01);男、女患者之间血防行为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健康教育形式以听广播、看电视、血防查病咨询、医生传授最受欢迎。结论血吸虫病患者血防知识知晓率较高,正确行为形成率略低于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措施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方法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结合水利建设,实施兴林抑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及居民生活环境,加大人畜查治病、扩大化疗力度,阻断传染源等方法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结果措施实施后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5. 03%、86. 56%和57. 93%。居民粪检阳性率下降了94. 34%,晚期血吸虫病人下降了56. 25%,项目实施期间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病牛感染率下降了85. 68%。结论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民生活环境,疫情得到明显控制,适宜在血吸虫病流行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荆州市2007年人群血吸虫病查病数据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7年湖北省荆州市人群血吸虫病查病数据变化的原因。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2006年、2007年荆州市血吸虫病查治工作调查表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与2006年相比,各县市区的人群感染率下降在12.71%-60.34%之间,查出病人增加55713人,增加45.99%;荆州市流调推算病人数130923人,比当年查出病人数少45928人。结论在尚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区,出现感染率下降而病人增加,推算病人数小于查出病人数的客观原因,在于诊断标准的改变,调查对象数量增大和计算标准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湖沼地区钉螺控制对策。方法采取传统防治与环境改造并举的技术措施,把工程灭螺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产养殖等综合治理相结合。结果措施实施后荆南四河和四湖流域水系试点钉螺面积平均下降了59.50%和72.40%,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88.80%和83.40%,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至0.72%和1.22%,下降了90.00%以上,耕牛感染率平均下降至2.78%和1.68%,钉螺面积每降1hm2费用平均为10.95万元和10.87万元。结论传统防治与环境改造并举,工程灭螺与生态环境改造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钉螺,适合在血吸虫病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