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9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BCP区变异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干扰素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HB且HBeAg阳性患者资料,均给予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扩增患者血清HBV前C/BCP区的基因片段并将患者分成HBV前C/BCP区野生型组(野生组61例)及突变型组(突变组4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g、IL-9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突变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9[(10.8±1.9)ng/L]明显高于野生组[(8.3±1.7)ng/L](P<0.05)。突变组治疗48周后获得完全应答率[46.9%(23/49)]显著高于野生组[16.4%(10/61)]χ^2=7.083,P=0.018;突变组治疗24周后HBsAg下降>1 lg10者较下降≤1 lg10者治疗前的血清Mig显著升高[(129.2±37.9)ng/L与(91.5±25.7)ng/L](P<0.05)。突变组治疗12、24周血清IL-9分别为(8.8±1.9)、(8.9±1.6)n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CHB且HBeAg阳性患者治疗前血清IL-9的高表达与HBV前C/BCP区的变异关系密切,IL-9的表达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相关性;患者治疗前Mig的高表达可能对HBV前C/BCP区变异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付万智  杨丽 《广州医药》2010,41(6):43-44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水林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胶囊70 mg,每天3次;对照组仅予以常规保肝治疗。经3周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功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飞蓟宾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病员魏××,女,35岁,农民,从事家禽宰杀工作。因发热咳嗽8 d,呼吸困难3 d于2006年1月10日14:40 到本院急诊。8天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8.5~40.0℃,伴乏力、肌肉酸痛,不伴鼻塞、流涕及  相似文献   
4.
杨丽  付万智 《疑难病杂志》2013,12(5):346-348
目的探讨HBsAg水平在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远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确诊收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87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索α-2a治疗24周后,测定并根据其HBV DNA水平分组,HBV DNA<2×10~4 cps/ml者28例纳入A组,HBV DNA≥2×10~4 cps/ml者59例随机分成B组(30例)和C组(29例),A和B组继续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组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48周。结果 3组在治疗36周和48周后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C组HBeAg血清转换率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治疗后36周A组HBVDNA转阴率和HBV DNA下降量分别为96.4%和(5.8±1.7)log_(10) cps/ml,B组最低(P<0.05);治疗48周后3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00%、36.7%和69.0%(P<0.05);HBV DNA转阴率仅与治疗36周后的HBV DNA下降量有关,当HBV DNA下降约3.7 log_(10)cps/ml时,HBV DNA转阴率阳性预测值为91.2%,AUC为0.834。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序贯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提高单独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后仍应答不佳者的血清和病毒应答率,且治疗36周后的HBV DNA水平可作为预测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至48周时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HBsAg阳性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的前2个月给予硫普罗宁片200mg(tid),对照组则不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肝功能。结果治疗组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为14~96d,中位52d;对照组为5~56d,中位2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3.33%(4例),对照组则为56.67%(17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强化期采用硫普罗宁联合治疗,能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延缓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时间,保证了HBsAg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杨丽  付万智  胡晓勤  曾韬 《重庆医学》2013,(30):3674-3675
目的观察思美泰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保肝护肝治疗,对照组给予思美泰治疗,治疗组则联合使用思美泰和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思美泰和痰热清注射液两者相辅相成,联用能有效改善淤胆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加强了利胆退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中CD14+细胞群和恒定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iNKT)源性膜微粒(MP)水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15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接受肝活组织检查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36例),根据NAFLD活动度积分(NAS)和肝纤维化分期,分为NASH组(n=22)和非NASH组(n=14)。对照组为年龄、性别等因素匹配的健康体检者(n=1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试者血浆CD14+细胞和iNKT细胞的MP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P的诊断价值。结果 NAFLD组血浆CD14+细胞MP水平高于对照组[(5. 92±0. 62)个/μl vs (4. 52±0. 42)个/μl,t=7. 160,P 0. 001]、iNKT细胞MP水平高于对照组[(4. 38±0. 51)个/μl vs (3. 79±0. 28)个/μl,t=3. 966,P 0. 001]。NASH组血浆CD14+细胞MP水平高于非NASH组[(6. 25±0. 48)个/μl vs (5. 44±0. 49)个/μl,t=4. 773,P 0. 001]、iNKT细胞MP水平高于非NASH组[(4. 70±0. 39)个/μl vs (3. 96±0. 26)个/μl,t=6. 544,P 0. 001]。3组血浆CD14+细胞MP、iNKT细胞MP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1. 039、42. 285,P值均0. 05);进一步两两比较,NASH组血浆MP水平高于非NASH组,NASH组血浆MP水平高于对照组,非NASH组血浆M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血浆CD14+细胞MP、iNKT细胞MP水平与NAS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97、0. 793,P值均0. 001)。CD14+细胞MP诊断NAS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86(95%可信区间:0. 750~1. 000,P 0. 001),敏感度为90. 9%,特异度为85. 6%; iNKT细胞MP诊断NAS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935(95%可信区间:0. 822~1. 000,P 0. 001),敏感度为81. 8%,特异度为92. 9%。结论 NASH患者血浆CD14+细胞MP和iNKT细胞MP水平增高,且其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或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的潜在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8.
付万智  杨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4):1672-1674
目的 分析不同病毒载量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期失代偿期患者183例,根据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分为低病毒载量组67例(<105拷贝/ml)和高病毒载量组116例(≥105拷贝/ml).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其转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载量组、高病毒载量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796),原发性肝癌(χ2=8.457,P=0.004)、自发性腹膜炎(χ2=20.461,P=0.000)、消化道出血(χ2=85.331,P=0.00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HBV DNA水平并不能直接反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应重视低病毒载量患者的早期治疗,积极应用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9.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感染性疾病,亦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最严重的类型为休克综合征,可迅速引起血液、心、肝、肾、肺等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而导致死亡。早在20世纪70至80  相似文献   
10.
付万智  杨丽  曾韬 《西部医学》2012,24(12):2345-2346
目的观察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连续使用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答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74.17±7.61)分、心理功能(59.31±5.37)分、社会功能(57.83±2.74)分、认知功能(58.84±5.74)分和总体生活质量(81.84±8.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