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塞性动脉硬化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由于肢体动脉闭塞,引起肢体缺血,严重时可发生肢体坏疽。还常可并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因此,该病的截肢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随着人类平均年龄增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在我国日益增多。为此,我部特请本刊编委尚德俊副教授组织有关专家、教授笔谈防治该病的经验体会,以供临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63~1982年共收治三期一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73例,治疗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72例,女性1例。年龄最高者64岁,最小者22岁,以青壮年为多,占70.6%(表1)。工人57例(33.0%),农民62例(35.8%),职员30例(17.3%),教员10例(5.8%),干部14例(8.1%)。以下肢发病为多,单纯上肢发病者很罕见(见表2)。有足趾溃烂203处,多发生在  相似文献   
3.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平均年龄的提高,闭塞性动脉硬化(以下简称ASO)日趋增多,成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因动脉粥样斑块导致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甚至产生坏疽,且常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其截肢率和病死率都较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亟需研究它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ASO早期中医命名不一,坏疽期属脱疽范围。其缺血症状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相似,但发病年龄与病理变化实不相同,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亦与TAO同中有异。中医认为ASO的病因病机是在情志悒郁、内伤虚损、饮食失宜的长期作用下,导致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4.
一、甘草的功能与药理作用甘草因味甘而得名,又因调和众药有功,故别名国老。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内蒙、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及东北各省,以其根茎入药,水浸切片生用或蜜炙用。甘草性味甘平无毒,炙后微温,入十二经。一般用1.5~9克,大量可用15~30克,外用适量。功能补脾益胃、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益气复脉、利尿去  相似文献   
5.
酒渣鼻俗称糟鼻子,在我国医学上很早就有記載,認为发病的原因系血热血凝,如丹溪謂“酒渣鼻是血热入肺”,外科启玄謂“血凝于面所生”,医学入門謂“因血热入肺,郁久則血凝,浊而色赤”,王清任謂“糟鼻子色紅是瘀血”,所以該病应用活血涼血之法治之。王清任之通窍活血湯治此病甚效,他說:“无論三二十年,此方服三付可見效,二三十付可痊愈。”酒渣鼻症虽不大,但很难治愈。患者不仅疼痛搔痒,且影响美覌,所以有的人得了这种病,往往在精神上造成負担。我曾用加減通窍活血湯治愈酒渣鼻四例,現作簡单的介紹,以供同道們参考。例一,王某,男,36岁,已婚,工人,主訴:因  相似文献   
6.
<正> 1965年本人患急性扁桃体炎,经用中西药物内服、注射、局部涂药,数日不能退热。后每遇外感、上火、食用辛辣,旋触旋发。后来自己制方选药,几经进退,剂量反复盈缩,优选出一张效方:银花30克,连翘、黄芩各10克,板兰根、生地、玄参各18克,麦冬、赤芍、丹皮、薄荷、荆芥、牛蒡子、桔梗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投之多收截断之效。方中银花、连翘、黄芩、板兰根清热解毒,泻肺胃而利咽喉;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壮水制火;赤芍、丹皮散瘀消肿;荆芥、牛蒡子、薄荷疏风利咽;桔梗、甘草宣肺利咽,张仲景名桔梗汤,治少阴病咽喉痛。合之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之功。如胡某,女,28岁。咽喉肿  相似文献   
7.
鼻粘膜刺激疗法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鼻粘膜刺激疗法是将药物吹入或嗅入鼻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文章介绍了治疗鼻病、风火眼、偏头痛、眩晕、乳腺炎、黄疸、疟疾、昏厥牙关紧闭及预防“流脑”的经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