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95%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国产分子靶向药物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5例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盐酸埃克替尼治疗。盐酸埃克替尼125mg,3次/天,4周为1周期,首程服药4周后即按RECIST 1.1标准评价疗效,稳定及以上者均视为有效,有效者继续服药并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症状、PS评分改善率、不良反应及耐药出现时间等指标。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其余14例可评价疗效。首程服药4周后获CR 1例,PR 5例,SD 5例,PD 3例,客观缓解率为42.9%,疾病控制率为78.6%。症状缓解率为87.5%,缓解时间最快3小时,最慢14天。PS评分改善率为45.4%。4例(36.4%)出现快速耐药。不良反应轻微,仅出现1级白细胞减少2例(13.3%)。结论 国产分子靶向药物盐酸埃克替尼对国人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且见效快,不良反应轻微。但少数病例产生耐药性较快,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信迪利单抗或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单药治疗不能耐受或拒绝化放疗以及无合适靶向药物的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91例不能耐受或拒绝化放疗以及无合适靶向药物的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均予以信迪利单抗单药免疫治疗;对照组45例,均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所有患者经两个周期治疗后进行影像学评估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客观的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rate,ORR)为21.74%,疾病的控制率(diseasecontrolrate,DCR)为80.43%;对照组ORR是20.00%,DCR是7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为1~2级,1级不良反应发生居多,总发生率分别为54.35%、7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7,P<0.05)。结论 对于不能耐受或拒绝化放疗以及无合适靶向药物的晚期肿瘤患者,信迪利单抗单药治疗较甲磺酸阿帕替...  相似文献   
4.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PE多学科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构成、季节分布特点等,进而为并发症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八病区2000年7月至2013年7月住院患者,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经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3 859例,配合全程护理,并分析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控措施。 结果置管成功率:共穿刺3 888例,置管成功3 859例(99.25%)。感染的构成:共发生感染89例(2.31%),其中,局部感染65例(1.68%)、血液感染5例(0.13%)、可疑血液感染17例(0.44%)、局部合并血液感染2例(0.05%)。其中以局部感染发生率最高(P<0.001)。感染的季节性差异:第3季度显著高于第1、2、4季度(P值分别为0.022、<0.001、0.001)。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优于碘伏(P<0.001)。机械性并发症:穿刺损伤性119例(3.08%)、导管异位44例(1.14%)、导管不畅性53例(1.37%)、固定不牢性84例(2.18%)、血液返流至导管20例(0.52%)、拔管困难及拔管时出血各1例(0.03%)、敷贴过敏23例(0.60%)。无并发症相关性死亡。 结论肿瘤内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成功率高,感染发生率较低,机械性并发症虽然种类较多,但每种的发生率很低且不严重。选择最佳消毒液,提高操作技能,严控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配合并强化全程护理,并发症可防可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本院报道1例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术后行4周期EP方案辅助化疗.结合文献对原发性性腺外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等进行讨论.结果:术后随访7个月,未见明显复发转移.结论:原发性腹膜后精原细胞瘤少见,容易误诊,组织病理检查对该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治疗上尽量完整手术切除,并配合放化疗,该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抗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10例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药师参与干预组患者抗肿瘤方案的制定,监测药物治疗过程,对不合理的治疗及时干预,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良相互作用;对照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后,干预组患者抗肿瘤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使用不合理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用药合理性调查发现,未根据肾损害程度进行药物剂量调整是对照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科学合理地开展药学干预,可大大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癌痛一直是晚期肿瘤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我科采用低功率超声辐射治疗1例晚期食管癌转移致顽固性疼痛合并颈椎转移致右上肢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其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PE多学科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髓健脾汤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108例需要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标准方案化疗,并对化疗副反应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益髓健脾汤口服。在整个化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血常规及消化道反应情况,并做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化疗过程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在化疗的同时配合服用中药益髓健脾汤,可以显著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