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2.
目的 对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成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共观察复杂病变介入治疗 2 2 7例 ,处理靶血管 2 97支 ,靶病变 36 3处 ,对其临床资料、病变分布、病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 2 7例共置入支架 34 9个 ,病例成功率为 97.4%,病变成功率为 96 .1%,残余狭窄率为 1.7%± 7.5 %;82处长弥漫性病变置入支架长度为 34 .8± 11.95mm ,其中两个以上支架相连接 46处 ;76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1例顺利通过导丝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 ,病例成功率为 93.4%;6例左主干病变均成功置入支架 ,病例成功率为 10 0 %;5例左室射血分数 (EF) <30 %者在IABP辅助支持下完成手术。结论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PCI,在严格手术策略、选择适当手术器械、提高手术技巧和方法、充分估计利弊得失等诸因素前提下 ,完全可以提高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劳累性心绞痛38例采用噻吗洛尔2.5-5mg, tid,共4wk;另12例采用普萘洛尔10-20mg, tid,共4wk。结果:前者显效率为79%,显著高于后者42%(P<0.05)。高血压病(Ⅰ,Ⅱ期)37例采用噻吗洛尔治疗,方法同上;另13例采用普萘洛尔20-40mg, tid,疗程亦4wk。结果:2组均有显著降压疗效(P<0.01),噻吗洛尔治疗后1h即获显效,普萘洛尔须24h才获显效。噻吗洛尔7%(5/75)、普萘洛尔4%(1/25)治疗后发生窦性心动过缓,前者被迫停药,后者未停药。  相似文献   
4.
对 2 6例二尖瓣狭窄 (MS)合并心房颤动 (Af)患者 ,在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 (PBMV)前给大剂量肝素短程抗凝 ,并对其中 1 9例在术后即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结果 二尖瓣口面积 (MVA)由 0 92± 0 2cm2 扩大至 1 95± 0 3 7cm2 ,左房平均压 (LAP)由 3 1 2± 1 2 7kPa降至 1 4 2± 0 85kPa,而左房内径 (LAD)由 52 7± 8 1mm缩小至 4 2 5± 5 9mm。 2 6例均无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并发症 ;1 9例术后即刻行同步电复律者 1 5例 ( 78 9% )复律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CI。B组 46例患者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 (2周后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A组为 94 0 % ,B组 95 7% ;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 3级血流者19例 (A组 13例 ,B组 6例 ) ,经PCI后变为TIMI 3级血流者 67例 (A组 3 3例 ,B组 3 4例 ) ;两组间术后 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 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直接PCI者 ;两组早期及最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病死率A组 4 0 %、B组 2 7% ,均未见严重出血风险。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 ,有利于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对照,观察尿激酶溶栓加挽救性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疗效,旨为AMI的再灌注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且合并葡萄糖耐量减低的患者15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进行干预;对照组77例,仅予常规治疗。结果6个月内149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7%(8/7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7%(19/74例),P<0.05。结论在葡萄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应用阿卡波糖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应用非洛地平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对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6)和氟伐他汀组(n=61),对照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10 mg,1次/d),氟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氟伐他汀(40 mg,1次/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hs-CRP和内皮功能等的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hs-CRP[对照组:(2.9±1.5)mg/Lvs.(2.4±0.7)mg/L,P0.05;氟伐他汀组:(2.9±1.5)mg/Lvs.(1.3±0.4)mg/L,P0.0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对照组:(114±47)μg/Lvs.(98±28)μg/L,P0.05;氟伐他汀组:(118±46)μg/Lvs.(78±24)μg/ml,P0.0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对照组:(2 265±99)μg/Lvs.(190±56)μg/L,P0.05;氟伐他汀组:(230±97)μg/Lvs.(158±36)μg/L,P0.01]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氟伐他汀组hs-CRP及SICAM-1、SVCAM-1有更明显的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应用非洛地平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能明显减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糖耐量减低患者hs-CRP的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有研究显示,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SES)可显著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本文通过总结我科应用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的治疗效果,评价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延迟血栓形成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48例行RFCA患者为治疗组和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两亚组,A组23例术后不予肝素,B组25例术后运用低分子肝素,A组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0.4ng/ml为界分为高HGF组和正常HGF组。在不同时间测定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及HGF。结果①A组TAT呈现两次高峰:术后即刻第一次高峰(42.9±15.8ng/ml),术后3天第二次高峰(20.3±19.2ng/ml),第二次高峰与EPS组术后3天(2.7±1.7ng/ml)及B组术后3天(4.3±5.3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组术后6hHGF值与TAT两次高峰相关(r=0.542,P<0.01);术后6h高HGF组TAT术后3天高峰更显著。结论RFCA致血栓形成可分两阶段:术后即刻的急性阶段和术后3天的延迟阶段。术后肝素化可影响凝血系统,有阻止血栓形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