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神经科于1978.1.——1979.12.共收住40岁以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23例,其中10例(43%)在发病前24小时有酒精中毒史,除1例外,所有的病人均在周末芬兰饮酒最多的日子里出现症状。卒中发作前有酒精中毒史者女性为普通居民的4倍,男性为普通居民的5倍。这个结果支持我们既往的研究提示酒精中毒可增加青壮年缺血性脑梗塞的危险。作为(青壮年)缺血性脑梗塞的  相似文献   
2.
3.
8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的脑干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患者,证实BAEP 可协助早期定位诊断,甚至比头颅CT 及EEG 更为敏感,但定性诊断必须结合临床所见。50岁以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出现眩晕和/或耳鸣难听时,应首先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对患耳听力损失超过75分贝者,可利用健侧耳作BAEP。  相似文献   
4.
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内外论著较少。我们根据神经血管解剖及电生理学知识开发利用BAEP检查,于1985年11月至1987年11月对101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了BAEP测  相似文献   
5.
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疗法中,溶栓疗法是当前最新的疗法。用去纤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国内外尚无系统的临床及实验室报导。去纤酶抗凝、防栓、溶栓作用显著而又无自发出血的副作用,因而远优于肝素、双香豆素及链激酶、尿激酶等抗凝及溶栓制剂。我们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第四室分离提出的尖吻腹蛇(Agkistrodon acutus)蛇毒针剂(简称去纤酶,每支2毫升,含去纤酶200微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5例,  相似文献   
6.
用蛇毒去纤酶治疗3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期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2.50%及90.62%;达最高疗效所需时间平均17.8±1.6天,对照组30.5±3.1天(P<0.001)。本剂使用方便,较为安全。14项凝血及纤溶指标动态观察亦证实该酶抗凝溶栓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辉  丁宁生 《江苏医药》1990,16(7):395-395
我院自1986年以米,运用自由基清除剂——廿露醇治疗急性脑梗塞,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20例患者均经头颅CT 扫描证实为急性脑梗塞。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每组各60例。甘露醇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5.8岁,病程最长14天,最  相似文献   
8.
研究119例CT阳性的腔隙性脑梗塞(LI)的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其中纯运动性卒中46例,SSEP异常率为35.7%;感觉运动性卒中73例,SSEP异常率为58.5%,两者差别显著(P<0.05)。SSEP异常也分别与感觉障碍程度(P<0.05)、运动障碍程度(P<0.005)及腔隙的大小(P<0.01)和部位(P<0.01)显著相关,提示SSEP为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有利工具之一,有助于判断LI的病损程度,对纯运动性卒中的亚临床感觉障碍的发现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视神经脊髓炎在国内是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患。本文对106例(其中一例曾进行病理检查)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以供参考。临床资料一、发病性别、年龄、职业、地区与季节: 本组106例中,男52例,女54例,男女之比约为1:1。发病年龄最小4岁,最大53岁,其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