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lorella pyrenoidosa and activated sludge were co-immobilized with simplifying modified PVA-sulfate method. Effects of light intensity and light:dark ratio on the growth of co-immobilized algae cells and removal of nitrate and phosphat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co-immobilized algae cells reduces when light intensity is decreased from 4000 Lux to 1000 Lux, while optimal light:dark ratio for algal growth is 16:8. The influence of illumination on nitrate removal is so weak that the removal percentage can reach 90 approximately 100% within 12 approximately 24 h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periods in spite of changing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phosphate removal efficiency reduces when light intensity or light:dark ratio is decreased. The highest phosphate removal percentage is 99.6%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4000 Lux and full-time illumination in our experiment, while the average phosphate removal is about 78%. The change of pH value in water samples is also observed. When water sample is treated by the co-immobilized system, pH value increases in light and decreases in dark. Microorganisms' physiological ac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 main mechanism that leads to the change of pH value.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体旁路途径(alternative complement pathway)过度活化在恶性高血压肾硬化中的作用。方法(1)选取本院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患者50例为病例组,零点行肾穿刺活检的供肾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及尿液中的补体旁路途径活化起始B因子、正向调节P因子、负向调节H因子及补体活化终末产物C3a、C5a水平。(2)免疫组化法检测补体活化终末产物C5b-9、C4d及凝集素途径活化产物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在肾活检组织的沉积;免疫荧光双染检测C5b-9与CD34(内皮细胞标志物)在小动脉内皮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的沉积。结果(1)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患者血浆及尿液中补体B因子、P因子、C3a及C5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而H因子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患者血浆中补体P因子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s=0.465,P=0.001),而补体B因子、H因子、C3a、C5a与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量无明显相关性。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患者尿B因子/尿肌酐、尿P因子/尿肌酐、尿C3a/尿肌酐与血肌酐均呈正相关(rs=0.483,P<0.001;rs=0.352,P=0.012;rs=0.319,P=0.024),尿H因子/尿肌酐与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量均呈负相关(rs=-0.299,P=0.035;rs=-0.342,P=0.015),尿C5a/尿肌酐与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量均呈正相关(rs=0.525,P<0.001;rs=0.496,P<0.001)。(3)免疫组化显示,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患者C5b-9沉积于小动脉壁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而正常对照组肾组织中未见沉积。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患者肾脏C5b-9沉积强度评分与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s=0.791,P<0.001;rs=0.345,P=0.014)。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可见C5b-9、CD34沉积于小动脉内皮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4)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患者血浆中B因子与C3a(r=0.331,P=0.022)、P因子与C5b-9评分(rs=0.300,P=0.034)均呈正相关;尿液中补体旁路途径活化B因子与C3a、C5a及C5b-9均呈正相关(rs=0.311,P=0.028;rs=0.465,P=0.001;rs=0.428,P=0.002),P因子与C3a、C5a也均呈正相关(rs=0.307,P=0.030;rs=0.442,P=0.001)。恶性高血压肾硬化患者免疫组化可见C4d沉积于小动脉及肾小球,而未见凝集素途径活化产物MBL沉积。结论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活化可能参与恶性高血压肾硬化的发生。恶性高血压肾硬化严重程度与补体旁路途径的活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邓国兰  贺代成  冯静  秦俭 《中国药房》2007,18(11):848-850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已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彩超仪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渐增至最大剂量后,维持6mo。结果:治疗后,心功能、血压、心率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比索洛尔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较卡维地洛组改善更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比索洛尔组改善更明显(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索洛尔组为35%,卡维地洛组为60%,有统计学差异(P<0.01);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者。结论: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均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但不同的β受体阻滞药改善的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危医疗器材的日益增多,危害供应室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也随之增多。分析了危害消毒供应室人员的各种因素,并针对各种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8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及8例稳定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稳定期组)和6例活动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活动期组)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结果 稳定期组血浆ET-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活动期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1与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血沉、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19〈0.01或19〈0.05)。与补体C3、C4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19〈0.01或19〈0.05),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泼尼松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ET-1水平(19〈0.01)。结论 ET参与了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过程,动态观测血浆ET-1水平有助于判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和效率,将病案首页、医嘱系统、费用信息电子化存储和传输,使医疗保险审核人员可以在医疗环节中监督控制。通过扫描身份证、医疗项目标识医疗保险类别、乙类限病种用药作申报处理以及医院系统和医疗保险系统的多平台融合,自动规范了医疗行为。通过及时采集和处理医疗保险数据,简化了医疗保险工作程序。电子病案的应用,达到了全程动态监控,提高了医疗保险管理的效率,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HIF-1α短发夹(sh)RNA表达质粒对卵巢癌SKOV3细胞HIF-1α基因的表达及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HIF-1α(sh)RNA表达质粒,脂质体法转染,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癌细胞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转染质粒48 h后,H质粒转染组SKOV3细胞紫杉醇作用24 h的IC50值明显降低(P<0.05),同时P-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4,P=0.01).结论:针对HIF-1α的RNAi表达质粒可下调低氧培养的卵巢癌细胞SKOV3 HIF-1α基因mRNA和蛋白及P-gp的表达,从而提高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胃管置入是新生儿科在治疗中常用的一项临床护理技术.常用于不能经口喂养的危重新生儿,特别是吞咽、吸吮反射不完善的早产儿.传统的胃管置入法为耳垂-鼻尖-剑突,而这种方法不适合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此方法不能抽出患儿胃内残留液,使胃食管反流、呕吐、腹胀等喂养并发症的几率增多[1].自2007年以来我科对40例早产儿采用2倍于鼻尖至耳郭的距离置管并进行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外线和超短波对咽喉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分2组,紫外线组30例,超短波组30例,治疗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进行对照。结果紫外线组30例,治愈21例(70%),显效6例(20%),有效3例(10%),总有效率(100%),平均治疗次数52次。超短波组30例,治愈15例(50%),显效8例(267%),有效5例(166%),无效2例(67%),总有效率(933%),平均治疗次数83次。结论紫外线组优于超短波组,而且疗效高,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冯果兰  刘连香 《护理研究》2006,20(11):3059-3060
现代研究提倡回归自然,从安全与健康的角度出发,阴道分娩仍作为首选。然而随着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主动要求产时镇痛者也越来越多,因此产时镇痛已成为产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自2004年3月以来对足月头位顺产采用硬膜外麻醉施行产时镇痛,经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