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SARS的临床特点和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和观察重症SARS的临床特点和胸部X线表现.方法对我院经临床诊断为重症SARS的24例患者的临床和胸部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重症SARS患者中高热24例(100%),呼吸困难23例(95.8%),干咳19例(79.2%),胸闷、胸痛17例(70.8%).2例合并肝炎,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同时伴有妊娠.外周血白细胞均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呈斑片状或小片状阴影15例(62.5%),大片状阴影5例(20.8%)及磨玻璃影9例(37.5%),肺纹理增粗11例(45.8%);肺部病灶位于两肺者18例(75%),其中病灶位于两中、下肺野者15例(62.5%),2例(8.3%)同时并发肺不张;肺部病灶位于一侧肺者6例(25%).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病灶24~48h内进展>50%者14例(58.3%),且具有游走性.所有患者病灶吸收时间相对于非重症SARS明显延长,平均吸收时间为19d.8例(33.3%)肺部渗出性病灶吸收后肺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结论重症SARS具有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以及外周白细胞正常和降低,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和低氧血症等特点.肺部X线表现以两中下肺野多叶多段、大小片状影为主;游走性及磨玻璃样影多见.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动脉内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支气管动脉内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效果。方法 34例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大咯血病人,咯血量≥300 ml/d者26例,≥600 ml/d者8例;靶血管内单纯使用立止血者13例,(立止血1~3KU/次);局部注射立止血+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者21例(靶血管内应用立止血后,再用1~2 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 局部应用立止血或加栓塞治疗大咯血的34例病人,治疗1次的32例、2次的1例、3次的1例。单纯立止血治疗13例,12例有效,有效率92.3%;双重治疗组21例,20例有效,有效率为9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靶血管内应用立止血或加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在无法行靶血管栓塞的情况下,局部注射立止血也是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脓肿型分支杆菌病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确诊为脓肿型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X线、CT表现。结果:胸片异常征象:斑点状、细网状阴影16例(89%,16/18),空洞8例(44%,8/18),肺叶体积缩小8例(44%,8/18),实变4例(22%,4/18),支气管扩张8例(44%,8/18)。CT异常征象:支气管扩张12例(66.7%,12/18),其中表现为柱状支气管扩张9例(50%,9/18),囊状支气管扩张5例(27.8%,5/18),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3例(16.7%,3/18);直径小于10mm结节17例(94.4%,17/18),树丫征15例(83.3%,15/18);直径大于10mm结节13例(72.2%,13/18),肺叶实变6例(33.3%,6/18),段或亚段实变9例(50%,9/18),空洞9例(50%,9/18),肺体积缩小7例(38.9%,7/18)。结论:脓肿型分枝杆菌感染的胸片和CT表现主要为小结节样斑片状、细网状影、支气管扩张和空洞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念珠菌性食管炎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证实的AIDS合并念珠菌性食管炎的食管X线双对比造影资料,并与其胃镜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食管X线双对比造影表现有:①食管受累范围:4例累及全段食管,2例累及中下段食管;②动力异常:所有病例均具有不同程度张力降低和蠕动减弱,钡剂排空延迟;③轮廓异常:所有病例受累食管边缘不规则、毛糙,2例管腔略有狭窄;④黏膜异常:所有病例受累食管均有黏膜增粗,黏膜表面散在较多鹅卵石状或杂乱不规则状充盈缺损,边缘不整齐。胃镜显示所有病例食管全段黏膜充血水肿,并见覆盖在黏膜表面呈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黄白色伪膜斑。食管X线与胃镜检查所见具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AIDS合并念珠菌性食管炎的食管X线双对比造影具有受累食管边缘不规则、毛糙及受累食管黏膜增粗,表面散在较多鹅卵石状不规则充盈缺损等特征性表现,结合胃镜发现伪膜斑可以诊断本病,确诊有赖于刷检涂片找到菌丝体。  相似文献   
6.
胃血管球瘤颇罕见,我们遇到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厚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胃双重造影及CT表现。方法13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本病,且符合Dowson等诊断标准。结果临床以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腹部包块表现为主,胃双重造影常见腔内充盈缺损及溃疡,CT平扫可见胃腔内外软组织肿块、胃壁不规则增厚及胃双重造影表现缺乏特征性,CT不仅能显示胃腔内外病变,增强后有中度均匀性强化。结论本病的临床及胃双重造影表现缺乏特征性,CT不仅能显示胃腔内外病变,且可观察邻近脏器及淋巴结的转移,对诊断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8.
内镜引导下的小肠插管钡灌造影的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评价应用内镜引导下进行小肠钡灌造影的一种诊断小肠病变的方法。方法:共有30例病人应用了此项诊断方法,全部获得成功。结果:发现小肠淋巴瘤1例,Meckel憩室3例,回肠克隆氏病和回盲部癌肿各1例,空肠瘘1例。结论:该项研究为小肠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快捷的诊断方法,它将成为小肠疾病诊断的一个首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髓质海绵肾CT的表现,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髓质海绵肾的CT平扫表现为肾盏旁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成扇形排列。增强扫描后扩张的肾集合管内结石周围有造影剂充盈,无结石的肾锥体集合管呈条纹状或小囊状造影剂积聚,肾功能正常。结论:髓质海绵肾的CT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59例石骨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家族性石骨症的临床及 X线表现特点。方法 对 5 9例石骨症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在家族性病例中以恶性型 (幼儿型 )居多 ,多在 、 代发病 ,偶见连续三代发病者。散发型中则以良性型 (成人型 )为主。X线表现以骨质硬化 ,髓腔闭塞为基本特征 ,椎体“夹心征”及髂骨“同心圆征”为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对石骨症患者进行家系调查 ,尤其对有遗传倾向者 ,有必要对胎儿期进行检测 ,对优生优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