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并发心力衰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治疗的169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44例为对照组,均行心脏彩超检查及血清NT-proBNP水平测定。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心力衰竭并发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并发心衰组与未并发心衰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术后24 h内的心脏彩超参数、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内心脏彩超参数联合血清NT-proBNP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Tei指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比值(E/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心力衰竭并发率为18.34%(31/169);并发组(n = 31)与未并发组(n = 138)比较,年龄≥60岁(P<0.05)、多个梗死部位(P<0.01)、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5)、高脂血症(P<0.05)、PCI术后慢/无复流的占比均高于未并发组(P<0.01),发病至入院时间长于未并发组(P<0.01),冠脉病变支数、LVEDD、LVESD、Tei指数均大于未并发组(P<0.01),LVEF、E/A均小于未并发组(P<0.01),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cTnT、CK-MB、SBP、DBP、NT-proBNP水平高于未并发组(P<0.01),以上指标均是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并发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PCI术后24 h内LVEDD、LVESD、LVEF、E/A、Tei指数单项及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80.65%、80.65%、80.65%、83.87%、80.65%,特异度分别为75.36%、76.09%、78.26%、76.81%、76.09%、94.20%;PCI术后24 h内血清NT-proBNP水平及其与整体心脏彩超参数二者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为83.87%和96.77%,特异度分别为91.30%和91.30%。 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24 h内心脏彩超参数LVEDD、LVESD、Tei指数增大而LVEF、E/A减少,且血清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以上各指标均对A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并对并发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以整体心脏彩超参数与血清NT-proBNP水平联合预测时的价值更具临床意义,另患者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cTnT、CK-MB、血压、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术后复流情况亦是AMI患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床旁超声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重症医学科呼吸机通气肺炎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对患者进行床旁B超、CT及实验室检查;依据患者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47例,非重症肺炎组40例;对比床旁B超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床旁B超显示重症肺炎肺实变(68.09%)、胸膜下病变个数(4.73±2.57个)、胸膜改变肋间个数(8.12±2.26个)、肺超声评分(21.31±5.26分)与非重症肺炎组(7.50%,2.02±1.08个,2.47±1.02个,30.86±5.72分)相比差异明显(P<0.05);重症肺炎组胸膜腔积液患者(38.30%)与非重症肺炎组(17.75%)相比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B超诊断40例为重症肺炎,准确诊断39例;CT诊断41例为重症肺炎,准确诊断40例。床旁B超与CT检查项目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死亡9例,存活38例。床旁B超显示重症肺炎死亡患者肺实变(100%)、胸膜下病变个数(5.31±2.27个)、胸膜改变肋间个数(9.25±2.46个)、肺超声评分(21.31±5.26分)与存活患者(60.53%,3.79±1.97个,6.54±1.85个,25.27±2.85分)相比差异明显(P<0.05);死亡患者胸膜腔积液患者(77.78%)与存活患者组(55.26%)相比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B超能够准确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特征,对患者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